【导读】
前一章讲“正心”是“修身”的前提,下一章讲“修身”是“齐家”的前提。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家庭,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身心。因为,自己的行为往往受自己的情欲所左右,对自己的亲人常常存有偏爱之心,对自己厌恶的人存有愤恨之心,对自己敬畏的人会无原则地偏让,对自己同情的人会有所偏心,对那些傲慢懒惰的人会有憎恶之心。在这五种情况下,常人之情总会不加审查而有所偏向,这样,必然会陷入偏执一端的泥潭。还是俗语说得好:“人们往往难于知道自己小孩的坏毛病,人们永远不满足自己田地里庄稼长得茁壮。”意思就是说,一般的人总是容易产生偏见。只有加强对自身德行的修养,才能纠正偏见。对以上五种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这就是朱熹所说的“当然之则”。
《大学》所设计的人生进修阶梯,是由内逐步向外生发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者是向内的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是向外的生发。而“修身”一环,正处于由向内修养到向外生发的过渡点上,所以,“修身”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③。”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辟(pì):偏见。
②哀矜(jīn):同情,怜悯。
③硕:茁壮。
【译文】
所谓管理好家庭在于先修养自身: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会有所偏颇,对于自己所轻贱和厌恶的人会有所偏颇,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会有所偏颇,对于自己所怜悯的人会有所偏颇,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会有所偏颇。所以,喜爱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优点,世间少有。因此,有句俗语说:“(由于溺爱)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由于贪婪)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肥壮。”这是说,不修养自身就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