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下-6.5

孟子[电子书]

  万章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孟子曰:“汤居亳②,以葛为邻,葛伯放③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④。’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⑤‘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⑥。’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⑦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注释】

  ①万章:孟子弟子。

  ②汤居亳:亳(bó),今河南商邱境内。

  ③放:放纵无道。

  ④《书》:指《尚书》逸篇,引文见《古文尚书·仲虺之诰》,学者疑为;仇饷:与送饭的人为仇。

  ⑤以上这段内容可参看《梁惠王下》第十一章。

  ⑥攸:旧注为“所”,杨伯峻以为是国名;惟:思;绥:安抚;厥:其;士女:男女,即百姓;篚:筐,此处作动词;玄黄:指黑色和黄色的丝帛;休:美、善;此段可能亦是《尚书》逸文,其中不少话语见于伪《古文尚书·武成》,内容是述周武王东征之事。

  ⑦《泰誓》:古文《尚书》篇名,已佚,孟子所引数句见今本《泰誓中篇》,学者以为乃东晋梅赜掺入;于:杨伯峻认为即邗,乃国名。

  【译文】

  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要实行王道之政,齐国、楚国却讨厌它而攻打它,那该怎么办?”

  孟子说:“商汤居住在亳地,与葛国为邻,葛伯十分放肆,不祭祀先祖神灵。汤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的牲畜。’汤派人送牛羊给他,葛伯把牛羊吃了,并不用作祭祀。汤又派人去问:‘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的谷物。’汤派亳地的民众去替他耕种,由老弱的人给耕田的人送饭。葛伯却带领他的民众拦住那些携着酒食饭菜的送饭人进行抢夺,不给的便杀掉。有个孩子携着饭和肉送去,他们抢走肉饭,还把他杀掉了。《尚书》中说:‘葛伯与送田饭的人为仇。’说的就是这件事。因为杀死这个孩子,汤才出兵讨伐葛伯,天下人都说:‘这不是想贪图天下的财富,而是为平民百姓报仇。’《尚书》中说:‘商汤当初的征讨,是从葛国开始的。’进行了十一次征伐,没有遇到敌手。当他东向征讨,西面的夷人就埋怨,当他南向征讨,北面的狄人也埋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民众盼望他,如同大旱时盼望着下雨一样。(他的军队所到之处,)赶集的不停止买卖,种田的照常下田,诛杀残暴之君而安抚那里的民众,就像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十分高兴。《尚书》中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一到,我们就得救了!’又说:‘攸国不臣服,武王出师东征,去安抚那里的男女民众。他们把黑色和黄色的绸帛装在竹篮里,以能给介绍进见周王为荣,臣服于大周国。’那里的官吏把黑色和黄色的绸帛装在筐里,迎接周国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用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浆,迎接周国的士兵。可见武王出师为的只是从水火中解救百姓,除掉残酷暴君。《尚书·太誓》中说:‘发扬我们的威武,攻入邗国的疆土,除掉害民的暴君,以此张大杀伐之功,那就比商汤更有荣光。’不行王道之政罢了,如实行王道之政,天下的人都抬头企望着,想拥戴他为君主;齐国和楚国尽管强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