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但是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无法迅速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给造纸术带来了新突破。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本身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对新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历史学家们推测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然后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
最重要的是经过蔡伦的发明创造,造纸事业由自发的阶段转入独立自主的阶段。蔡伦以前,造纸只是纺织业中附带的一个小部分,并未形成一种独立行业。到了蔡伦时期,造纸业从纺织业中独立出来,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于是就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蔡伦之后,纸张大大地推进了书籍抄写和文化传播的事业。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书法和绘画的需要,纸张的要求慢慢提高,尤其表现在书法上。
但是,由于南北两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两地所用的造纸原料都存在差异。南朝的纸张以藤皮为主要原料,所制成的藤纸是一张质量优良的纸张,产地是剡溪。它是当时劳动人民根据蔡伦利用树皮造纸的经验,就地取材地制造出来的,藤纸的出现,既适应了东晋偏安的地方形势,又符合于当时所谓“江左风流”的士族的需要。北朝的造纸原料却有所不同,主要以楮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