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作战的荷兰指挥官贝尔德上尉十分狂妄,接到上司命令,便拍胸脯吹嘘:“中国人天生受不了火药气味和毛瑟枪响声,只须放一枪,便会四散逃命,全部瓦解。”他先做祷告,祈求上帝保佑,然后令手下二百四十名士兵按十二人一排,排好队形,就向郑军挑战。
郑成功派四千陆军分两路,一路正面迎战,一路从侧面包抄,箭矢像雨点般射向敌人。荷兰士兵吓得魂飞魄散,还未开火就乱了队形。有的把枪一丢,抱头鼠窜。郑军乘胜猛追,击毙贝尔德上尉和他的部下一百多人,还缴获了许多军械。郑军的陆上作战获胜。
在海上,郑军也取得胜利。荷兰船只高大坚固,在浅水中行动笨拙;郑军船只虽小,但灵活敏捷。荷兰人只有三艘大船,每艘大船都被数十只中国小船团团围住,根本施展不开。开战不久,荷兰最大的战船赫克托号“轰"地一声爆炸沉没。其他两艘战船见势不妙,一艘转头逃向外洋,向荷兰人在南洋的据点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报信去了;另一艘一溜烟地逃回城堡底下,依靠炮台掩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台湾的高山族人民听说自己的军队来收复台湾,纷纷起来协助,并在背后袭击荷兰殖民军。
揆一看到武力不行,就耍花招,派人去见郑成功,表示愿意出十万两白银给郑军充饷,请求郑成功退兵。郑成功拒绝了揆一的要求,他说:“台湾是我们先人的故土,你们必须立即撤走。只要把土地还给我,那些金钱珍宝,你们可以全部载走。”被围困的荷兰殖民者饥渴病伤,狼狈不堪。揆一拖了八个月,见自己孤立无援,无计可施,只好宣布投降。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一日向郑成功呈递投降书,请求允许他分期撤兵。第二年,最后一批荷兰殖民者撤走,台湾完全被郑成功收复,结束了荷兰殖民者长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到达台湾后,在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同时,便加紧政治经济建设,整顿法纪,惩办贪官污吏,争取民众。随后他制法律,定官职,兴学校,改台湾城为平安镇,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建立起行政机构。
郑成功大力发展农业,把荷兰人霸占的“王田”改为“官田”,由政府征收赋税。并颁布寓兵于农政策,解决军粮民食问题。郑氏官兵有警则荷戈以战,无警则负耒以耕,开垦了大量的荒地。郑成功还派人帮助高山族人提高生产技术。当时,高山族人不懂牛耕和使用犁耙等农具,郑成功下令各社发给耕牛一头,铁犁耙锄各一副,派一熟练农民去传授耕作方法。这样,高山族地区农业生产有了飞跃发展。此外,大陆晒盐、制糖等手工业生产技术也传入台湾。
郑成功在台湾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促进台湾经济的繁荣。他将台湾生产的白鹿皮、糖等贩运到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换回刀剑盔甲及生活日用品,解决台湾的军政开支。据清初到过台湾的郁永河说:“凡中国各货,海外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惟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
郑成功将荷兰殖民主义者从我国神圣领土台湾赶出去,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他是一位值得人民永远纪念的民族英雄。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病逝,终年仅三十九岁。儿子郑经嗣为延平郡王,坚持抗清。
随着岁月的流逝,清朝在大陆的统治日益巩固,恢复明朝的要求完全丧失了意义,台湾郑氏政权的性质也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康熙二十二年,清圣祖派遣提督施琅率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进攻台湾。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灞败投降,台湾归入了清王朝的版图。此后,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