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故事-王莽托古改制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王莽推行“五均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其他各市设市长,他们除了征收工商税外,每季的第二个月,要评定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为市平。市场上谷、布、帛等生产必需品滞销时,政府按市平价格收进;市场缺货,价格超过市平时,政府又把储藏的物资照市平价出售。人民生活困难的可以借贷。这种办法称为“五均赊贷”。所谓六管,就是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和五均赊贷这六项经济事业。这一政策基本上是汉武帝时已实行过的政策。这些政策本来有利于人民,但那时官吏极端腐败,他们乘机向人民勒索敲诈,反而成为增加人民痛苦的弊政。

“六管”中害民最甚的是铸钱。王莽从公元7年至14年这八年中,反复改变了几次币制。他执政的初期,曾铸造一种刀形的钱币,制作较精,质量较高,当时称为金错刀。后来因为有人提出汉朝皇室姓“刘”,刘字包括金刀等笔画,使用金错刀容易使人联想起刘氏,他就下令废止不用,改用质量很差的大钱。那种大钱一个抵不上三个汉朝通用的五铢钱的重量,却硬要人民当五十个五铢钱使用。此外又异想天开地用龟壳当货币,一只径长一尺二寸的龟币值二千一百六十文,这是掠夺财产的一种残酷手段,很多人因此破产。那时铸造私钱的人很多,王莽用重刑严禁,除了盗铸本人要处死刑外,邻里连坐,也要罚作官奴。甚至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硬指为铸钱,邻里都被牵连,许多人被指控犯法,仅用刑车押送长安的就有十多万人。

王莽改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改革的内容也抓住了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但他采用复古的办法来解决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根本行不通。一方面地主官僚激烈反对,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改善农民的处境。相反,由于官府动辄把丧失土地卖儿鬻女的农民作为犯禁的人治罪,人民的痛苦更加深了。他的币制改革和五均六管,由于违反经济规律和所用官吏大肆乘机渔利,给社会经济造成更大的混乱,使得“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王莽还对周边民族采取歧视政策,激起他们反抗;他又连年用兵,耗费大量国家资财和人力。这样,本来已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了。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起来反抗,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