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帆篷

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电子书]

“有!有!……郊区有个王大爷,他说:‘看了这个戏,真看到投资的好处啦!社也有资金了,自己也积蓄钱了。’还有个老大娘,她在看戏之后,就这样说……不!就拿了十块钱到社里要存,并且说:‘可得给我们生利息啊!照人家戏上唱的那样都要生息!’这是我听见一个社干部讲的。”

“干部们喜欢不喜欢这个戏?”局长问。

“喜欢!可喜欢哪!……你就拿我们文化馆几个干部来说吧!一到天黑,他们都悄悄地搬个小凳子溜到剧场了。每个人都看好几遍。……”

孔令顺说得那样逼真,那样有声有色,连他自己也好像真的置身在这个盛况之中。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局长的脸。看见局长的嘴唇一活动,他就拼命加上些“生动例子”;看见局长眉头一皱,就赶快转变话题。

“这很好!这说明了群众对这个戏的看法。这是最实际的例子。”局长瞟了剧团导演一眼,又微笑着说:“孔馆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刘连红同志。”孔令顺急忙站起来说:“认识!认识!”局长又继续说:“他很想知道一下你们县里艺人们自编自唱的先进方法。我以前和他谈过,你们那份总结我也给了他们,你现在可以再谈谈。”

“我们那里曲艺组有些问题!……”孔令顺说了第一句话,觉得嗓子有些干涩,这时候曲善祥老头的背影在他脑子里乱晃。局长笑了笑说:“问题么,都有些小问题。你只把你们那里艺人们如何发挥积极性自编自演的情况谈谈。”

“是,是。……”孔令顺像受到启发一样,开始谈起来。

“曲艺组几个艺人在我们县里,要算最受欢迎了。他们的创造性,真是惊人!就拿我们县的老艺人曲善祥来说吧!他从去年到现在就编了二十三个段!……”

“二十三段,没有那么多吧!”局长皱起眉头。孔令顺笑了一下说:“我记得有底子。”他掏出了笔记本,翻得沙沙响,拣个黑麻麻的一页一看,说:“唔!我记错了!十三个,……这些段的内容有打井、有鼓励参军。并且到哪村能编哪个村的真人真事。据他昨天和我说,乡里有的农民跑几十里地来听,有的人被大雨淋着也要听,非听到底不行。你们大概不知道,群众听曲艺有个习惯,就是‘拿不住奸贼不散戏!’听老曲的打井段也是这样,听不到井里有水不走!当时听的人可多了!……”

局长掏出笔记本子,仔细地记着孔令顺说的每一个情节和数字,嘴里不住说着:“这太好了!这些材料都是非常宝贵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实践出来的经验。”他不时地眼睛瞟着导演。导演这时却站起来说:“我们走了!”

“那个戏你们排不排呢?”局长问。

“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他就往外走。局长瞪大着眼睛:“嗯?……”孔令顺这时急忙避开导演最后投向他的愤怒目光,低下了头。

……

第二天清早,孔令顺结束了汇报,准备回县。他一个人悄悄地坐在码头上等船。他等得不耐烦,就跑去问船夫:“什么时候开船?”船夫说:“再有半个钟头。”孔令顺问:“今天风不顺,怕走得慢吧?”船夫笑指着帆篷说:“这东西能趁八面风,不管什么风它都能趁!不管什么风都是顺风。”

孔令顺默默地不吭声了。他呆呆地坐在河岸边,望着船上银灰色的帆篷,突然觉得脸上发热。他想了想这次来省里究竟干了些什么事。他突然又感到自己的生活是那样空虚,空虚得像河里的水泡一样。

1956年9月5日

  • 下一篇 玉姑山下的故事
  • 上一篇 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