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晋五记

百年百篇经典游记[电子书]

山西的唐塑

江浙一带的佛寺里,塑的全是佛像。山门里总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后面是韦驮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塑的是释迦牟尼、文殊、普贤,或者旁边加一尊观音,两旁是十八罗汉。或者另外造一座罗汉堂,塑五百罗汉,包括济颠和尚在内。规格大致相同,总而言之,都是佛像。

山西的佛寺却有一个特点。佛像之外,还有侍女像。这是北魏遗留下来的习俗。从北魏到隋唐,造像石刻,在佛龛左右,都刻有侍佛像,都是捐钱造像的人,把自己的像也刻上去,并且还要刻上一行字:某某人侍佛时。这些侍佛像有男的,也有女的,前面也有刻着领导他们礼佛的比丘或比丘尼。这是在云冈、龙门、敦煌等石窟里随处可以见到的。

唐宋以后,泥塑像代替了石刻像,木结构的佛寺代替了山上的石窟,因此,在西北一带的佛寺里,佛像以外,还有侍佛像。不过。男的侍佛像少见,大多是女像,所以一般都称为女侍,或侍女。五台山有两所唐代建筑的佛寺:佛光寺和南禅寺。这两座寺里都还保存着唐代塑造的佛像和侍女像。佛光寺大殿上三尊大佛前,各有三四个侍女,可惜我没有机会去亲眼欣赏,只看到过图片。从五台回太原的路上,听说南禅寺离公路不远,就请司机同志转入一条小路,驶行了十多分钟,到达南禅寺门口。南禅寺本来是个大丛林,现在只剩一座大殿。这座殿是全部木结构的屋顶,除四壁以外,没有一根柱子支架。这座石建筑,至今还保持着唐代的原样。经著名建筑师梁思成鉴定,认为它是东亚第一古建筑,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殿上的佛像及侍女像也都是唐代遗物。这个佛殿与众不同。踏进殿的门槛,不到二尺地,就是一座大坛,左右及后面,离墙也只有二尺余地。就是说,这个大佛坛只比大殿的全面积小二尺。坛高大约四尺,坛上正中塑着如来佛,左右是骑象的文殊佛,骑狮的普贤佛,都是很高大雄伟,占了后半个坛。狮象各有一个驭者,姿态亦极有精神,的确不是一个马夫。前半个坛上塑的都是侍女,还有一个孩儿。如来佛像也是女身,项颈里戴着璎珞。我们如果不把这里看作佛殿,就可以说她们是唐代巧工塑造的一群半裸女体像。这个佛坛就好比展览馆里陈列造像的座子,善男信女没有跪拜的地方,坛前也不设供桌,没有一切佛殿的陈设物。

唐人对于妇女的审美标准是要求丰肥健美,所以杨贵妃是个肥硕的女人。唐人画的仕女,龙门山宾6吹氖刻女像,都是躯体丰满圆润的。南禅寺和佛光寺的唐塑女像,也无不如此。晋祠圣母殿两旁的侍女,就显得瘦小了。看来,林黛玉型的美人,只是近代的审美观念,我以为是不健康的。

艺术与宗教

前几天我写了三段小文,记录我在山西所见到的优美塑像。这些塑像都属于宗教艺术,我非佛家,也不是道家,自然不免会有外行话。有一位“居士”来信指教,说我把文殊普贤的坐骑弄错了,应该是文殊骑狮,普贤骑象,这一点我应该承教改正。居士又指出我把文殊普贤菩萨误称为佛,这一点也可以承教。我知道佛是佛,菩萨是菩萨,不过,在一般人语汇里,往往都用一个佛字来概括。记得小时候听老太太念《佛名经》,也有“南无文殊师利佛”,可知这个佛字是通称了。

我说南禅寺的如来佛像塑成一个女身,居士对此大不高兴,说我“侮辱佛门”。这个问题,牵涉到佛教艺术造型的历史。我猜想,唐代以前的佛教造像,不论是石刻还是泥塑,都有印度的影响。一切佛像,包括释迦如来在内,大多是袒胸露臂,面如满月,项悬璎珞,宛然是个半裸的女像,和宋以后的近代造像,确有不同。佛经说:佛有种种相,又有说:佛有八十相,可知各处石窟和梵寺中的佛像,可以各具一相。所以观世音菩萨也有雕塑为男身的。

前年,我曾写过一段随笔,讲到欧洲中古时代,有许多女体画,都因为画的是宗教题材,避免了顽固派的指斥,得以保留下来。中国古代的女体塑像,看来也是如此。如果把她们单独塑造在一个花园里,说是一个某某美女像,早已被古代的卫道者砸烂了。

居士又说,如来佛像“非同希腊的维纳斯等光身的雕像”,我以为,从某一角度来看,也未尝不可以说是相同的。现存的希腊维纳斯像,有一个是以当时著名妓女普拉克西代斯为模特儿的。艺术家雕的是这个妓女的裸体像,但标题却是维纳斯。维纳斯是希腊的神,这座像供在神祠里,就没有人敢砸烂她了。

我把山西佛寺里的塑像看作“一群半裸体女像”,认为是唐代造型艺术精品。这个看法,其实是恢复她们的本质,非但没有“侮辱佛门”,反而是感谢佛门,把她们保护到今天。

沁县文物

  • 下一篇 新疆风土杂忆
  • 上一篇 杭江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