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成语故事[电子书]

mínɡcháqiūháo

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凭武力称霸,但是他们后来的继位者却没在政治上做出太多的成绩,没有成为当时的霸主。到了战国时期,齐宣王也想像齐桓公一样称霸,就向孟子请教。他对孟子说:“请您给我讲讲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吧!”

没想到孟子马上一口回绝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不讲霸道,只讲王道:王道就是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又问道:“要怎样用道德来统一天下呢?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

孟子回答说:“能!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的一头牛,无罪而被杀,感到不忍,是不是有这一回事?”

齐宣王说:“是有这么一回事。”

孟子紧接着说:“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能不能统一天下的问题不在于您有没有这个能力,而在于您愿不愿意这么干罢了!我听说有一个人常常说:‘我的力气能举起三千斤,但是一根羽毛我是举不起来的;我的眼睛能看见秋天鸟兽的毫毛这样细微的东西,但是满车的木柴我是看不见的’,这样的话,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我当然不相信!”

孟子又紧接着说:“是呀,这样的话不能令人信服。如果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您愿意施仁政。看来,一根羽毛之所以举不起,是不肯举的缘故;一车木柴之所以看不见,是不去看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您问您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答案的关键也就在于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意干的问题。”

解释:比喻目光敏锐,观察精确,任何隐情细节,都能看得清楚透彻。察:看到;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下一篇 磨杵成针
  • 上一篇 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