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

羊皮卷[电子书]

由于不断地有新的事情占据他的大脑,所以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在一个人的记忆中就变得相对短暂。那些发生于很久以前的事,我们早年曾做过的事,就如同岸上的目标,对于已经启航的水手来说,每一分钟都会变得更小更模糊,而且更难于辨认。

我们身上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这些是我们不愿意再想起的,至于那些有损颜面的事就更是如此。因为在这些发生于我们身上的不幸遭遇中,我们自己完全无可责备的很少。所以,那许多不愉快的事,以及不重要的事,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所遗忘。

昔 日 重 现

有时,很久以前发生的情景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好像就在昨天一样,所有的事件似乎就在我们眼前呈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经验,是因为我们脑海中可能无法出现一幅图像,可以对中间时段所发生的事进行同样生动的回忆,而且涵盖了那个时期,但也有可能在一瞥之间就将它们全部回忆起来。另外,我们对于那个时期所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已没有了记忆,惟一留下的只是我们曾经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一般了解——它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并非某种特殊经验的直接画面。这使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单独事件,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没有了中间时段,整个人生看起来是如此不可思议地短暂。确实,当我们年老时,可能无法相信我们竟会这样衰老,或者是我们那长长的过往是否真的存在过——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目前处境,看起来似乎永远稳定,不可改变。

年轻时的生命感觉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生命是如此漫长,不免会用我们活过的那么几年,来对整个人生的寿命进行衡量。在早年,所有东西对我们而言都是新的,所以它们看起来都很重要。当它们发生之后,我们还会想到并记住它们。所以,在年轻时,生命被各种不断发生的事所占据,这个过程就显得特别悠长。

36岁的界限

36岁以前,我们对于生命力的使用方式,可以用依靠资金生息而过活的人来做比喻:我们今天花掉钱,明天还会再有新的。可是,从36岁以后,我们的地位变化就好比投资者开始动用他的资金。最初,他不会注意到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大部分的开销都由本钱的利息来支付。要是超支并不大,是不会引起他的注意的。可是,超支在不断增加,有一天他终于觉察出这个问题的日渐严重。于是他的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稳固,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穷,但又没办法不去吃老本。他像一件固体在空中下降,到最后毫无任何空间,就这样从富裕向贫困下降了。如果人的生命力和财富,也就是这一比喻的两个条件,都真的同时开始消解的话,那这个人的处境的确堪称可怜。正是出于对这种不幸的恐惧,人年纪越大,对财物就越为爱惜。

生命的本金与利息

我们的生命力在人生开始之际——也就是在我们成年之前的阶段以及成年之后的短时间内——就好像有些人每年都会在本金里面把一部分利息加进去一样。换句话说,他们不仅可以照常收到利息,而且其本金也在不断地增加。只要监护人悉心呵护,这种令人开心的状况——无论是健康还是财富——有时是可以实现的。噢,幸福的青春,悲哀的老年!

神童的结局

即使是在年轻的时候,一个人也应该节省他的精力。亚里士多德指出,那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所有胜利者当中,能在两个不同的时期都获得奖品的仅有两位或三位,这两个时期分别是少年和成年。因为人们在成年之前接受训练所涉及的努力,会耗尽他们的精力,这样就很难维持到盛年。不仅在体力方面这样,在精神活动方面更是如此,而我们所有的智力成就正是精神活动的体现。因此,那些由温室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成果——也就是神童,他们在儿童时代是聪明绝顶,令人大为赞叹,但是到后来却变得平常普通。至于为何那些博学之士晚年竟是那么迟钝并且缺乏判断,也许可以从孩子们早早被迫学习古典语文当中得到解释。

第一千次看一幅艺术作品

岸上的东西慢慢在远处消失,而且变得越来越小,水手们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观察船只的进程。同样地,当我们看到那些年纪大过我们的人都显得年轻时,我们才觉察到自己已经在慢慢变老。

我们所见所做所经历的一切在心中留下的痕迹,会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曾经作过解释。如果对其中含义加以引申,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是充分而清醒地活着,而到了年老时,我们充其量只是半活半死。岁月不停流逝,周遭发生的事情,我们越来越没有感觉,人生万事匆匆而过,我们没有对其留下任何印象,就好像我们第一千次看一幅艺术作品一样。手边有什么事,我们就做什么,之后我们就已经将其彻底遗忘。

  • 下一篇 处己智慧
  • 上一篇 悲喜人生
  •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