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人生

羊皮卷[电子书]

伏尔泰说过:“快乐不过是幻梦,忧伤却是真实的。”这句话非常可信。一个人若要对自己这一生是否快乐做出评估,那他一定要将自己所逃过的各种劫数一一记下,到于他曾享受的欢乐并不在其中。因为“幸福获致术”的初始,就是首先要承认其名称本身就说得非常委婉。“生活幸福”实际上是指“生活不是那么不幸福”——也说是这段生活他还可以容忍。毋庸置疑,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是要去克服此生的重重困难——将人生之路走完,而并非享受此生。等我们年老时,想到自己已经圆满完成毕生的任务,会感到莫大的安慰。最幸福的命运,是将生命带到终点,其身体或精神没有遭受巨大痛苦,而并不是体验到最令人心怡的欣喜或是最大的欢乐。

人生的幸福

我们要注意,不要将人生的幸福建立在过于宽泛的基础之上,不能要求必须拥有很多条件来保持快乐。快乐如若建立在宽泛的基础上,最易遭到破坏,同时也会因此而增加遭遇不幸的机会——随时都会发生不幸的事故。在其他任何事情上,基础越广阔,就越安全。而建构“快乐”所依据的蓝图,则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所以,避免极端不幸的最为可靠的途径,就是最低限度地降低你的要求。

我们内在的品质,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构成的,决定了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包括我们自下而上的整个模式。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自己的感性、欲望和思想所获得的总效果,人的心灵是否觉得满足,这无疑与他的本质具有直接关系,外界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只不过是间接的罢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外在事件或环境,对于任何两个人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就算是在完全相似的环境中,每个人生活的天地也都各自不同。一个人所能直接领悟到的,只是其自身的观念、感情和愿望,至于外在世界对他的影响,不过是促使他产生那些观念、感情和愿望罢了。

人生的不幸

有资格扰乱我们的,只有确定会在某个时间到来的不幸。但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幸很少。不幸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只是有可能发生的,最多是极其有可能发生的;另一种则是不可避免的。纵然是一定会发生的不幸,也并不能确定它什么时候会发生。成天都在防备这两类不幸的人,不会有片刻安宁。有的不幸是否会发生根本就是不确定的,就算有的不幸确定会发生,但它发生的时间也不确定。所以,倘若我们不想因为对不幸的恐惧而人生的所有快乐都失去的话,那么,对于前类不幸,我们就应该当它永远不会发生,对于后类不幸,应该将它看作不会马上发生。

如果不幸的事件已经发生,不可改变,我们就不应该再想着事情有可能会演变为其他的情况,更不应该想着自己当初如何如何,就可以避免发生此事。因为这种想法只会徒增苦恼,使事情无法忍受,让自己自讨苦吃。在这方面,我们最好是以大卫王为榜样。当他的儿子在病床上躺着时,他不断地向耶和华百般苦求,希望他能康复。等到儿子一断气,他就轻轻动动手指头,将这件事置之脑后。假如不能轻松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在命运之神的庇护所躲藏,并接受一项伟大的真理: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结果,它无可避免。

人生的睿智行为

在我眼里,人生睿智行为的首要规则,就在亚里士多德于《尼可马氏伦理》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中包含了,原文可译为:明智人士所致力的乃是免于痛苦,而非寻求欢乐。

人生睿智行为中的要点,可以使我们对目前和未来的看法维持适度的平衡,其目的是避免对其中一方面过分注意,而对另一方面却忽视不理。在生活上,很多人过分注意现在——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彻彻底底的轻率之辈;有些人则寻未来太过在意,总是活得谨慎小心。极少有人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有些人十分努力、只希望在未来之中生活,他们总是向前看,对于未来是迫不及待地盼望着,他们认为惟有将来会获得的东西,才能令他们快乐。尽管他们气度聪慧,但是其神情却好似意大利所见的驴子:它们之所以步伐匆匆,是因为有一根棍子捆绑在它们头上,几棵稻草在棍子顶端悬挂着;稻草老挂在前头,驴子一直想要吃到稻草。这些人终生在幻想之中生活,一直到终老死去,他们就这样“将就着”过活。

命运的真实

无论人的命运呈现的形式有多么不同,但是总会存在一些相同的成分。所以说,无论你是在农舍还是在皇宫,在军营还是在修道院度过你的一生,大致都没什么差别。请任意改变所处的环境吧!随你如何挑选奇遇、成功或失败都行!人生就好比一家糖果店,货物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但原料都是同样的糖浆。人们谈到某人的成功时,跟一个失败者的命运相比,他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世界上的不平等类似于万花筒的组合,每转一下,就会出现一幅新景象,可是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仍然是先前所看过的同样的东西。

  • 下一篇 认识自我
  • 上一篇 箴言
  • 羊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