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过,凝视身后的绿地,明明空无一物可我的脑海却仿佛有千丝万缕在翻动。有人说,小学是人生的基础。可六年的时间究竟被什么所填充?
1、校服
校服,是最能体现成长痕迹的事物了。校服第一次进入眼眶,对于校服倍加珍惜,似乎认为更换校服是遥不可及的事,甚至幻想那套一年级的校服能成为六年伴侣。只是不到一年,就听到父母说“该换校服”之类的话,我不以为然。当拿到第二套校服(校服分为春秋装、夏装和冬装,这里的一套指三套不同的校衣校酷),于是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愈发强烈。出于对旧校服的喜爱,某种角度上已经厌倦了更换校服。现在,时间的飞逝让我否定且遗忘了幼年的幻想。非但如此,我更迫切的想更换校服,夏装勉强能凑合,而春秋装和冬装穿在身上,和我青春期的身体成为鲜明的对比——衣服因为太小而像裹粽子似的把身体包在里面;再看裤子,穿在双腿上,活像“吊死鬼”!
时间是怎么过去的?结合实际生活回答,时间是在不断更换校服之中过去的,春装换夏装,夏装换秋装(也就是春装),秋装换冬装,冬装又回到春装,不知不觉地循环中,光阴便流逝了。
2、朋友
如果生活中不存在友谊,那小学六年也许只是在空虚和茫然中一晃而过。
一年级,在一起玩就算是朋友;二年级,能够给我带来快乐的是朋友;三年级,够和我攀谈的是朋友;四年级,能能够给予我帮助的是朋友;五年级,能够“知音”的是朋友;六年级,互相帮助的是朋友。朋友的定义在脑海中不断进化和提高,这也算是思想的成熟和进化么?只是满足条条要求后,交朋友的难度大大提高了。到六年级才发现我仅仅单项考虑,而没有反思自己——只想朋友要给予我多少,而忽略我应对朋友如何。有一件小事芝麻般大小却深深刻在我脑海。三年级时,我硬拉着朋友做极其幼稚(以现在的角度看,)游戏,他为了不看到失落的脸庞而舍弃自己的娱乐时间。三年后回忆,发现我当时仿佛是一无所知的幼儿在求一个大哥哥玩游戏,那位“大哥哥”也满足了我的心愿。现在不可能再翻出那笔陈年旧帐,只是我相信,如果现在再和朋友道歉,他只会笑答:“这算什么?”
若把六年比做色彩斑斓的图画,朋友便是斑斓的色彩;若把童年比作优美的散文,朋友就是散文的中心,缺少它文章便会松松垮垮,成为最为严重的败笔。
3、烦恼
初听《小小少年》是三年级,只是在脑海中刻下了优美的旋律,却无法唱得动听。的确,我根本参透不了简简单单几个字眼间的含义。有些事,是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悟到的吧。
一年级,初进校园,无忧无虑;二年级,没有学习的负担,没有工作的压力,依旧过着我简单快乐的“小日子”;三年级,担任中队委员,娱乐时间逐渐被学习、管理班级代替;四年级,从中队委到中队长,得到老师的重视,忙碌起来;五年级,“风暴”突然降临,虽然没有竞选大队干部,可处理的事情往往比四年级的要多,有一段时间,下课就是奔波于老师的办公室之间;六年级,有几次事情碰在一起,差点耽误学习。在未来的日子,要准备升学,相信不可能没有压力。
烦恼不仅来自自身,也来自同学。时不时就会有“碎嘴”说一句不中听或是引人讨厌的话。平时,一笑而过;要是碰上不顺心的事,在听到这句话,恐怕就会“大发雷霆”了。
有时候烦恼也来自家庭,青春期的孩子性情比较急躁,往往和父母长辈意见不和便“出口伤人”,接下来就是一阵批评。
我已经忘记有什么大烦恼了,只是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失意,更没什么值得叹息的。
正如《小小少年》所说,年龄越大,烦恼就越多;换而言之,烦恼越多,不就证明了我在成长么?
曾回忆过小学中发生的事,可总是一片茫然,许多事情被时间封存。只记得六年并没有虚度,真切地在脑海中留下了痕迹。
为了留住最后一点模糊的记忆,作《成长 友谊 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