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每个人的生命可以重新来过,我们中的三分之一会作出杰出成就。可事实上所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有人的经历都不可能重来,也因为如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碌碌无为者。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恰好印证了这个道理,只有当人们走过弯路、经过挫折后,才知道来时的路太多浪费,来时的光阴太多虚度。“假如一切可以重来,”那些过来人说,“我一定会做得很出色!”是的,他们肯定会做得比过去出色,但这也只是“假如”。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就像世界上没有“假如”一样,因为当你在说“假如”的时候,事实已经与它相反了,只是在事实面前作了一个假设而已,事实是已无法改变,只能猜测在这之前的另一种发展方向。道路走错了,可以回头再走;人生走错了,就不会再有。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现在’这个时间,因为当你在说‘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非常清楚,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点都是唯一的,对任何生命个体来说,更是如此,哪怕你用最好的驻颜术留住容颜,却留不住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更替。
为什么我们要在后来才说“如果从头再来,我绝不会错过”呢?其实,我们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未晚。老年人可以自豪地说“我在有生之年努力过了”,中年人可以自豪地说“我可以在退休之前大有作为”,青年人可以自豪地说“我的生命将从此灿烂”,少年儿童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美好的明天已经开始”。最有希望的自然是少年儿童,他们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光阴,可以用更多的努力地冲击人生的致高点,但他们也是最容易迷茫的。
中小学生,如果说小时候是天真无知的时代,那么步入高年级、进入中学就应该是懂事的时候了,有不少大人总说某某小孩等他懂事了就好了,那个时候就不会再调皮了,也不会再惹事了,不再让父母操心了,似乎那个时候会突然一下子让世界变得非常美好似的。但我也看到有不少家长寄托的这份美好的希望并没有因为孩子的长大而实现,“懂事”的似乎永远只是大人,而不是他们的孩子,真正的“懂事”是当这个孩子成为了大人的时候,那时他才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其实,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孩子产生正确认识的时候了,更何况现在这种信息社会,人的认知应该可以提前了的,那种认为孩子到以后自己会懂事的想法也已经不可信了。而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自我还没有知觉的话,那他(她)将是很可悲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一部分人认识得太迟了,当他醒悟的时候,已是初三了,他再努力发奋的时候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与他人相比也望尘莫及了,毕竟像陈景润、华罗庚、爱因斯坦这种人是稀有的。
现在的孩子由于条件的优越,有很多人生活在迷茫之中,他们不知道很多事,他们不理解很多东西,他们不愿意去弄明白很多事理,他们更愿意把自己浸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而这种无忧无虑并不是那种多信息、多知识、多锻炼接触而产生快乐的无忧无虑,而是在简单、麻木、单调的生活中,在无聊的自我游戏或狭窄想像中妄图得到快乐而失去自我的状态。每个班上都有,像我们班上有的同学就是喜欢拿着一块橡皮发上半天楞,有的会让自己躲避该做的事情并为自己找一个理由,有的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该干什么、无所事事的样子,还有的会从来不动脑子地做任何作业,当然效率低得不得了,效果差得不得了。
可喜的是我们有很多同学已经擦去了迷茫,他们正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首先,这些人的共同点之一是乐观,他们不气馁、不自卑,遇事积极应对,在学习上又能自己主动思考;另一点就是向上,他们不再让自己得过且过,而是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姿态,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或向优秀看齐的精神。这样的人很多,全班有近大半同学都有了这种意识,他们不再跟风,不再应和,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对自己迁就应付,更多地是懂得了去如何获取知识。
不过,要擦去迷茫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我真正地没有迷茫是穷尽一生可能也完成不了的。我就是一个在不断为自己擦去迷茫的人。有时,我甚至这样想:如果我能在很久以前就坚持去做好一样事情的话,我现在也该非常地出色了。既然我没有在很久以前开始,那么我想我就从知道的那一刻开始。
擦去迷茫,我们都快乐着,擦去迷茫,我们迎来更多阳光。
(与学生同题感思)
(时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