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这时,一群“先驱者”们的出现,给混乱腐朽的旧中国带来了一丝希望。他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斩开旧社会浮华的外衣,展露潜藏的黑暗。而这其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鲁迅。
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了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而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则收录了《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等十篇回忆性散文。其中有在百草园的快乐,在仙台医学院面对是否弃医从文的迷惘,有长妈妈带给他的温暖的回忆,也有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而这其中,也不乏有辛辣的讽刺。就拿《狗·猫·鼠》这篇文章来举例,表面上是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于弱小者的同情和对于像猫一样的,遇见弱者就“尽情折磨”、“到处嗥叫”,遇见强者却“一副媚态”的 “正人君子”的深恶痛绝。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这篇文章是针对“现代评论派”那些“绅士们”而写的,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实则是军阀统治者的帮凶的文人。鲁迅一向对“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恶痛绝,所以他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像,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欺软怕硬”式的嘴脸。
而《阿长与山海经》则是忆述了鲁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以及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并且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不能钻等;最后写了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进而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感激,“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但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每个人。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与它超凡脱俗的名字一样。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回味着自己童年时的点点滴滴,想必那味道会是别有一番风味吧?犹如清晨的鲜花在阳光的点缀下悄然声息的绽放着它绚丽无比的美,待到夕阳时分去摘取,夕阳便赋予它一种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