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年级 - 经验谈 阅读指导

关于“抛锚式作文教学”的说明

锦缠街小学 苏洪波

专辑:山东济南市锦缠街小学未来文学社

抛锚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的教学,比较适用于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同时,对于教材中,一些基于实践性的习作教学,如:采访,辩论等,也适用。关键是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以及如何将作文指导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有机统一起来。
  关于“抛锚式作文教学”的说明
  抛锚式教学是深受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范型。这种教学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 抛锚式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独立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问题意识作用显著。在抛锚式教学理论的启发下,笔者提出了抛锚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试图通过对抛锚式作文教学问题的探讨帮助教师革除当前作文教学中的某些弊端,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现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说明如下:
  一、特色教学概述
  所谓抛锚式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锚”(提出一个问题情境或一个个案),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个人体验,然后以此为作文平台,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它在本质上强调作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仿”出来或凭想当然地“想”出来的。
  二、特色教学的形成
  2002年,笔者在山东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研读了大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书籍。提出了抛锚式作文教学这一课题,经过导师组的严格选题论证,顺利通过了开题论证。2002年至2004年我一边研读相关书籍,一边进行抛锚式作文教学的探索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开发出大量的课例,形成了自己的抛锚式作文教学的特色和理论建构。经过五次大的修改,终于完成了二万五千字的硕士论文《论抛锚式作文教学》。2004年底,该论文顺利通过外省专家的评审,我也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现场答辩,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5年5月该论文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二等奖;2005年6月,该论文的节选部分在《天桥教育科研》发表;2005年8月该论文获济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
  三、特色教学的实践
  在抛锚式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发出了大量课例。《海因茨盗药》《符号作文》《智能蚊子》等,得到区教研室杨老师的肯定。《神奇的祖国语言》作为区第四届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之一,受到区进修学校吴老师的好评。《摔蛋比赛》《执杆入城》等,也都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1.教学模式
  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主要有四步:抛锚选题,组织实践,写作成文,交流研讨。
  (1)抛锚选题,确定任务。
  “锚”的设计是抛锚式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具有确立实践目标和作文内容的作用。“锚”的设计也可以叫论题的设计,设计的原则应以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实践为依据。设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⑴探究课题型,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对课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如:影视评论、时事报导、生活感悟、环保话题等。⑵体验考察型,即:引导学生从事的某种活动的体验。如:参观、考察、访问等。⑶实践参与型,即:引导学生参加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成为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如当一天交警、干一天农活、做一会会计等。⑷应用设计型,即:引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生产者和创造者的身份进行自我产品的设计。如: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活动设计等。⑸课堂讨论型,即:教师通过一个故事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如:讲完著名教育家柯尔伯格的“海因茨盗药”的故事后,让学生讨论海因茨该不该盗药。
  以上几种抛锚式作文的任务类型,往往需要众多的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给学生合作留下了空间。学生可根据任务情况预先选好合作伙伴,大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以更好的完成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
  (2)组织实践,积累素材。
  选题确定后,就该组织学生的实践了。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解决问题、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系统的过程。组织实践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实践活动有时是较复杂的,头绪也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自己活动的步骤,以免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影响活动效率。活动步骤最好以方案或计划的形式书面呈现出来。这本身也是一种应用作文的训练。方案的内容大体可以包括:主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对于较简单的活动,也可不写计划或方案,但学生头脑中一定要有活动的程序框架。第二要突出学生学习体验的主体性。抛锚式作文教学是通过问题解决,获得作文素材的体验而完成作文,其侧重点在体验上。因此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参与实践,尽可能关注他们在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多合作、多交流、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尤其要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第三、可以个别或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抛锚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是以解决问题为教学平台的。问题的解决可以是凭学生个人能力,但更多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这时,需要组织课题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集体研讨,优势互补。同时,要做好较详细的工作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积累作文素材。
  (3)指导写作,呈现成果
  问题解决结束后,就该撰写作文了。有时,直接撰写研究报告,就可作为作文的形式。但抛锚式作文毕竟不是搞科研,研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抛锚式作文是让学生在体验了问题解决之后来写作文。这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而且不少体验已经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作文立意、组材、选择表达方法。同普通作文的根据题目来审题、立意、选材不同,抛锚式作文是根据学生实践体验来立意、组材。写作成文这一环节的重点之一是表达方法的选择。表达方法的选择要指导学生多动脑筋,不一定只是研究报告或记叙性文体的方式。也可以是说明性文体,如:“XX的制作”“对XX的设计”等;或议论性文体,如:影视评论、时事评论等。即使是记叙性文体,也有多种方式,如采访完人物后,可写采访记,也可写某人的故事(记事),或某故事中的人(写人)。要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新型文体的尝试,如相声,现场直播,剧本等。
  (4)交流研讨,评价结果
  交流研讨是抛锚式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文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自讲、自悟,然后交流的方法。学生自评、自改,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学生调动内在动机,进行自觉的反思。并有可能促进学生认真总结自己在研究和作文中的行为,思考下一次的行动计划。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生互评、互改,则会促进学生取长补短。一来阅读别人的习作更易发现问题和长处;二来对照别人习作中的优缺点更能确定自己作文的努力方向。其次要重视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学生的作文是学生作文习惯的体现。教师要重视其中所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如观察习惯,体验习惯,思维习惯以及作文能抒写真情实感等。
  2.教学策略
  (1)目标指引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非常重视“锚”的设计。这个“锚”可以是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其他任务情境。学生按照“锚”的指引参与活动、完成任务,从而获得作文的体验。我们说,学生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成功。“锚”的作用也正在于此。
  (2)开放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在空间上,作文选材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时间上,则涉及历史、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景,既包括现实世界的世态万象,也涉及精神世界的思、惑、喜、悲。总之,学生所能想到的所有领域都可以成为作文内容。作文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指导学生讨论完《执竿入城》(注:一则古代笑话)后,进行作文创作,可以写剧本,可以写相声,可以写表扬稿,可以写分析报告,也可以写普通的记叙文,议论文。可以竹竿角度为写作视角写(竹竿为第一人称),也可从城门角度写……这种多角度的作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亲历策略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作文教学更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都没有摆脱一种思维模式——字、词、句教学和训练,语言教学和训练,主题思想教学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用记忆和模仿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学生由于缺少观察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难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产生上述弊端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我们的经验、以前人的经验代替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抛锚式作文教学则特别强调成文过程的亲历。学生动手写作文之前,先在问题解决的经历中亲身参与作文材料的生成过程。学生是一边操作,一边获得作文材料的。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并亲身体验到了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后的乐趣和成就感,领悟到了“事非经过不知其难”的真谛。亲历策略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4)合作策略
  抛锚式作文教学,是在问题或任务引导下的教学,学生先明确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个体孤立的行动过程,是学生个体通过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的。这种合作既包括小组内同学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家长,甚至其他社会成员的合作。如调查环境状况可能需要与环保方面的人员进行合作,了解当地环境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们在共同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习得和练习合作的技能,如小组谈话、交往技能、角色分工等。在师生合作中,可产生积极的面对面的互动,这时,教师担负着“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项角色。通过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个人责任感及自我管理意识都有很大帮助。成文过程的合作性还表现在作文资料的共享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自获得了不同的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在交流时成为大家可以共享的作文材料,每个人都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平台构思自己的作文。
  3.教学体会
  抛锚式作文教学通过“锚”的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素材,学会了合作。最终完成了习作。它的许多地方,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等正好切合当前新课标的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进行大力的探索。同时,它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所要抛的“锚”,让这个“锚”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有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还必须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开放的课堂,很可能会出现教师知识储备上的盲点,如何应对这些课堂中随机出现的对自己知识盲点的挑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
  四、特色教学自我评价
  抛锚式作文教学作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情境的教学,比较适用于教师自主开发课程,同时,对于教材中,一些基于实践性的习作教学,如:采访,辩论等,也适用。关键是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以及如何将作文指导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有机统一起来。
  抛锚式作文教学,历经三年的实验,建立了一套初步的理论体系,取得了一些初级的经验,在此感谢我的学生和关心我的教师与领导。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也还有不少不足,如:它并不能适应所有的习作教学。对此,我会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让它的应用范围更广。
   
  课例及评析:
  《神奇的符号组合》教学实录与自我评析
  指导思想:
  1.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定写作角度,自主拟题,自组材料,实现自主学习;
  3.       在学生自由表达中,使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   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展开想像,并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在习作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不同图形展开想像,并能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画有“△▽〓〇〇”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抛锚选题,确定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对双胞胎,他们是“△▽〓〇〇”(出席小黑板)
  他们三对兄弟可是非常厉害的,能通过变化组成好多的图案呢。你看:
  (教师通过图形变化,画出几个图形。如:人脸、自行车、雨伞)
  师:
  你从这中间悟出了什么?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
  生1:原来这些符号都是会变化的,这样我就可以画出各种不同图案了。
  生2:老师,可以用他们组成汉字吗?(师:当然可以)
  ……
  [点评:通过画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了本次作文的主题和学生活动的任务,为学生下一步的合作指明了目标。]
  二、组织实践,积累素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发现,并各自作画。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根据学生的绘画,教师适时指导,请几个有代表性的,有创意的到讲台前,用投影打出学生作品。
  生1:我们小组创作了人脸、小鸡、眼镜、小车、小人等,大家可以看一下图(见图1):
  这个人脸我们是用圆圈分别做他的头和嘴,用横线做眉毛,三角则做了他的两只眼睛。
  这个小人,我们用三角当他的腿,用横线做他的胳膊,用圆圈做他的身子和头。
  这辆小车是用圆圈当轮子,横线当车盘,两个三角做车上的货物。
  (学生鼓掌)
  生2:(出示图2)我们小组创作了花、鱼、蝴蝶结、松树等。
  这朵花中,用圆圈做花瓣,用三角做叶子,两条横线做了花枝……
  [点评:通过讨论与绘画,激发了学生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发散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同时积累了多重表征的作文素材并习得了合作与创新技能。]
  三、指导写作,呈现成果。
  1             明确要求。(大屏幕出示) 
      主要注意三点:一是围绕一个意思,运用获得的材料写;二是形式不拘,记事、写人、表扬信、调查报告、小说、相声、童话、议论文••••••都可以三是写作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              指导写作。师:通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根据写作要求,你打算怎样写这篇作文?
  生1:我觉得应该是写想像作文。
  生2:我可以用我创造的几幅图编一个故事。
  ……
  师:为了让大家开拓思路,今天我们进行叙述者的指导,(板书:叙述者)看一下下面的幻灯片,告诉老师,谁是叙述者。
  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进行选择叙述者的指导:
  幻灯片1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苏洪波,我现在正在锦缠街小学教室。再过十分钟,符号家族绘画大赛就要开幕了……
  叙述者——
  生:记者
  幻灯片2:Hello!大家好!我是符号王国三角形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要去参加国王竞选,说起我们三角形家族,那可是源远流长啊!…
  叙述者——
  生:三角形
  幻灯片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张无人知道的课桌……”大家好,我是一张课桌,住在锦缠街小学教室,今天教室里人山人海,听说国王绘  画比赛要在这里召开。我可要大饱眼福了……
  叙述者:(课桌)
  幻灯片4:说起作文课,我上了不止一节了,不过今天这节作文课,可有点特殊,苏老师事先出示了几个图形,又让我们用它们作画…………
  叙述者——
  生:同学
  师:你觉得还可以用谁当叙述者呢?
  生1:可以是教室里的电灯、课桌,也可以是老师自己。
  生2:可以是一只在这里经过的小蚂蚁
  生3:可以是一个符号,如:横线
  ……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克总结为现实的人物和想像中的人物、事物。(板书)(出示幻灯片)
  幻灯片5:现实人物:家长、教师、同学
  想像中人物:记者、符号王国家族成员、符号王国国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电灯(物品)、铅笔、图书、小鸟、小蚂蚁、课桌……
  (
  学生各自作文)
  [点评:通过指导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大家的交流产生智慧碰撞,对写作的认识有所加深,学生自己的作文素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有了选材余地。写作思路的打开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写作片断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使学生明确了如何联系生活实际。]
  四、交流研讨,评价结果。
  教师小结本次作文的一般情况,肯定优点。
  师:这次作文,大家写的内容都比较充实、文笔也很优美。写作手法新颖、尤其是对课堂交流中的材料都能恰当的运用。我们看一下金白雪同学的一个片断:
  神奇的符号
  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金白雪,我现在正在锦缠街小学教室。再过十分钟,符号家族绘画大赛就要开幕了……
  锦缠街小学的操场里响起了鼓号声,鼓号声过后,国王大摇大摆地走上操场,清了清嗓子说:“我老了,不能再为符号家族争光了,下面,我要选一位或一组符号做国王候选人,今天你们可以尽情的表演”
  首先,逗号上场了,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逗号说:“我们能为句子加上符号,让文章意思更清楚。”……
  这时,一群帅气的符号走上台,观众们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他们是谁呢?原来是圆圈兄弟,三角姐妹,横线兄妹,他们要表演什么呢?原来他们是组合表演,几个人把队形一变,一只钟表就出现在大家眼前:大圆圈当钟表的外壳,小圆圈是钟表的钟心,横线则当了时针和分针,三角则是表针的头。如图:
   
   
   
   
  几何图形中的大三角说话了:“我们不仅能组合钟表,还可以组合小鸡,大圆圈当小鸡的头,另一个圆圈当鸡的身子,横线就当小鸡的脚,三角形就当小鸡的嘴和眼睛,你们看——”
   
   
   
  
  几何图形中的横线又说了:“我们几何图形还可以拼成蝴蝶,不信你们看:圆当蝴蝶的蝴蝶的身子,小圆当身上的花纹,三角当蝴蝶的一对翅膀,横线当蝴蝶的一对触角。看!”
   
   
   
   
   
   
   
  你对金白雪同学的这一片段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她采用记者身份叙述,手法很新颖。
  生2:她用了拟人手法,读起来很有趣。
  ……
  2、指导学生自评、互评作文
  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作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总结我们本次作文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出示要求)
  a)       小组合作是否成功。
  b)      自己的观察是否细致。
  c)       作文是否很好的利用了课堂上大家交流的成果等。
  d)      其他经验或不足之处。
  学生交流
  生:我们小组在合作方面非常成功,王禹茗同学说了许多图案,孙媛媛都画了出来,我和赖倩玉负责记录其他同学在前面讲的内容,然后大家一块看,写作文时,我记录的内容,有不少都用上了。
  ……
  [点评:通过教师点评,使学生明确作文中表现出的良好的作文习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自觉的内省和反思,并能促进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板书:
  叙述者:
  现实人物:家长、教师、同学……
  想像中人物:记者、符号王国家族成员、符号王国国王、公主……
  想像中的事物:小草(植物)、电灯(物品)、铅笔、图书……
   
  总评:本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主体性:从学生认知需要出发,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活动中积累材料,学写作文,最后水到渠成,变“要我写作文”为“我要写作文”。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激趣。学生在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快乐作文。
  2、激发学生创造性:通过几个简单的符号,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大量新的图案,让学生尽情地插上想像的翅膀,进行创造。
  3、顺应学生好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进行活动,进行习作。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习作中写出了快乐,作品中吐露了真情。
  • 小学1年级 - 经验谈
  • 字数:7698 投稿日期:2008-12-7 20:55:00
  • 推荐3星:[快乐战士1]2008-12-7 21:16:04
    精品推荐人:251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