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作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泱泱大国,备受世界各族景仰,自何时起开始衰落?回答是南宋。提及南宋,自然联想到岳飞。但想到那一场中华民族久违了的痛快淋漓的大捷——朱仙镇大破金兵,抚心自问,假如我是岳飞,我会否选择退兵?
岳飞一生英雄。十二道金牌撤兵命令接踵而至,各路友军已奉命后撤,不再有粮草支援,不再有援军协助,倘若置皇命不顾,继续前进仅有三成胜算,你让岳飞如何自处?退还是不退?人生或者说是历史,可说是面临了一次重大的抉择!
岳家军无人能敌。作为南宋战斗力最强的第一方面军的统帅,连名将韩世忠都对其钦佩有加。韩世忠与岳飞情同手足,只要岳韩二人联手,不管是如何艰难的战役,也不能阻挡这一对生死兄弟。韩世忠堪称英雄,可惜一直以来,他被岳飞的光芒掩盖。
提起韩世忠,不能不提及他的妻子梁红玉。这是一名无法被历史淡忘的奇女子。而且,因为她的出身寒微(曾有争论她是否出身青楼,但生于贫苦人家是毫无疑问),她让我们更感亲切真实。梁红玉大逆不道,曾经劝说夫君与岳飞联手,不听皇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及至岳飞死后,她愤慨而问:“何谓莫须有?何谓莫须有?”喋喋不休,恍如怨妇。但她所怨,却是许许多多大男人不敢评说之事——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噤若寒蝉!
这一位怨妇,千古敬仰。她的性格与岳飞相像。韩世忠与他二人相比,怎么也难以摆脱配角的命运。幸好韩世忠生性洒脱,岳飞死后,他也交出兵权,游山玩水,得享天年。从另一角度说,他是胜利者,在那一个阴暗的朝代全身而退;但相对于历史来说呢?岳飞能留名千古,而韩世忠几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难道,他的幸运反而是他的不幸?
本来死的应是韩世忠。秦侩想拉拢的原本是岳飞,而想置韩于死地。秦侩还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权相,亦已看出他们二人绝不能联合,否则,天下无人能对其掣肘。是以,二者必去其一。秦侩阴谋夺去韩世忠的兵权,再派人游说岳飞,想将韩世忠的军队交由岳飞指挥。
可惜,他低估岳韩二人的交情。设计可谓十分完美,他摸清了岳飞的弱点——同时也是他最大的优点。世人将岳飞比喻成韩信,所率之兵,多多益善。然而结果却是岳飞面对增加一倍兵力的诱惑而不顾,力保韩世忠。
岳飞既保韩世忠,韩就不能杀,也无人敢杀。因为韩世忠麾下部将与精兵,除了他自己与岳飞,无人能够指挥。所以韩世忠逃脱大劫,也丧失了扬名青史的机会——“风波亭”的主角,原本是他。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究竟是性命重要,还是名垂青史重要?恐怕无人能够准确回答。人皆有欲望,但没有性命,就算是多么宏伟的理想也无法实现。为国为民,自不能死。但为国为民能与名垂青史划上等号吗?绝不可能!这里面究竟哪一种重要,且不说他们当局者迷,即使今日我们回顾历史,也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韩世忠还有欲望,还有理想,他不肯就此死去,于是他去求皇帝,力陈心迹,也得到了赵构的支持,秦侩的诡计未能得逞,于是将矛头指向岳飞。
秦侩也不知道杀岳飞竟然杀得这么顺利。掌实权的张浚是岳飞恩师,虽不大喜欢岳飞时常顶撞他,还不至于落井下石,只是明哲保身,置身事外。韩世忠自不必说,坚决反对将岳飞治罪。原本杀岳也与杀韩一样艰难,岳飞也不是非死不可。但他性格倨傲,要他向皇帝求情?杀了他也不肯(他竟用自己的性命来证明)!他宁愿慷慨就义,也绝不低声下气,苟且偷生。
这是属于他的悲剧。其实皇帝赵构,当时还是希望能做一番事业,因此也非常宠着岳飞。岳飞的升职与他所立的战功是成正比的,他升得比谁都快,甚至已与他恩师张浚并列。让我们回顾一下岳飞历任的官职:从下等军官校尉,十年间升为都尉、宣抚使、枢密副使、太子少保,赐封列侯,是当时最年轻的方面军统帅。可惜他太自负了,一直难以让赵构充分信任。要知道宋朝还是陈桥兵变而夺得天下的,既有祖训,这叫赵构如何安心?
岳飞有其自负的资本,他是一名非常全面,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将军。可惜这样一位人中龙凤,也无法为中华民族力挽狂澜。后世的小说《说岳全传》为了突出岳飞的指挥若定,反而将其英雄盖世这一强项淡化了。其实他的所有部将,就勇武而言,皆不及他。持丈八铁枪,孤身闯入敌阵,斩上将首级而回,岳飞不止一次上演这“孤胆英雄”的精彩之作。极为难得的是,包括敌人对他的“英雄主义”也非常尊敬,金国的史册也如实记载。至于他左右手都能拉开“三百石”的强弓,也得到考证。这些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勇猛,而用兵如神,精通兵法等史实,俱已广为流传,不必详述。
岳飞就是这样一名智勇双全,决无人能够战胜的人物。所以,能打败他的,只有他自己。他的性格太傲,傲慢得使人无法接受。都督张浚曾因为某次将领调派征询其意见,当时张浚历数满朝将军都尉,甚至连岳飞手下的部将也提了几个,岳飞都不满意。张浚吹须瞪眼:难道,普天之下除了岳飞,无人堪当重任?!
姑且不说张浚是朝中实权派之一,只论私交,他也对岳飞有恩。岳飞能成为方面军统领,挂帅封侯,很大部分是张浚的功劳。只是岳飞确实太傲,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因为与张浚争执几句,岳飞就挂印请辞,守坟尽孝,不理军事。朝廷催促,部将以死相柬,他不为所动。六天之后才回到军营。至于在翠微山号称养病而自缴军权,更是任意妄为的表现。
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催归。岳飞也预感到危险,拒绝带同部将前往,只带上了儿子岳云。此时实难以猜测岳飞的本意,但可以这样说,若他不想死,谁也不敢杀他。他将除他之外军中威信最高的岳云带上,堪称光明磊落的举措(纵使这种光明磊落长使世人泪满襟)。此举使朝廷不会慑于他的军队而不敢治他的罪,倨傲的性格,在他死前表现到极致。
这篇文字非常离题,离得极远,也许是对岳飞偶像式的崇拜,使世人从不敢,也绝不想接触他的性格本质。每一个中国人,在少年时代,都会希望岳飞置这十二块金牌而不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纵然只有三成的胜算,也毫不畏惧,直捣黄龙府!即使失败了,也轰轰烈烈!这种死法更为精彩!
岳飞之死,使中国近千年来,为人臣者都胆战心惊,中华民族的傲气也消磨殆尽。这一切,也许正是岳飞所始料不及的。
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如长城的每一块砖石,慢慢磨滑了棱角;希望这层层迭迭的沉重,压不弯你我的脊樑。民族,才会有希望;岳飞,才可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