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生日年年过,做寿岁岁新

襄阳六(2)班 林之凤

我在《数学百草园》第35面读到了“生日年年过,做寿有讲究”于是我就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写了这篇文章,与朋友们共享。
  在中国做寿,一般称之为祝寿。做寿过生日不是一回事。
  
据资料记载祝寿的习俗是从唐代开始盛行的,一般寿诞的活动都由子孙发起,除了要佈置寿堂外,还要淮备供品祭神拜祖,并淮备寿宴招待亲友。在寿宴的菜餚中,猪脚麵线是不可或缺的,猪脚像徵强健,麵线像徵长寿,祝福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吃寿麵时,要将寿麵拉高抽长,表示寿星将会福寿绵长,忌讳从中间咬断。前往祝寿的亲友以礼盒、酒或红包等贺礼来祝寿,主人则回以寿桃、红蛋、猪脚麵线、红龟粿来回礼。
  据说: 出嫁的女儿则要加送鸡、蛋、桃龟、衣服、金饰、红包贺母寿;加送鞋、帽、衣服、红包贺父寿,俗称「拜寿」或「敬寿」。
是晚辈对长辈祝福寿辰、祝愿长者长寿的一种活动。客家人敬重长辈,当老人寿辰半百、花甲、古稀乃至百岁大寿时,子孙设宴庆贺,以祝老人长寿永康。
  《诗经》早就有关于“寿比南山”、“万寿无疆”等祝寿的词语。《尚书·洪范》将“寿”排在五福之首,可见“寿”在人们心目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祝寿的贺词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日月长明、松柏长春、荣寿志庆、无量寿佛、晋爵延龄,永祝遐龄、鹤算龟龄、南山献寿、寿域宏开、奉殇上寿等。
  一般都是以10岁作为一个阶段,比如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为古稀,八十我耄,九十我耋,一百我期颐。
一般做寿,各年纪有所不同称呼,称呼为下:五十岁:称暖寿、半百添寿;六十岁:称小寿; 七十岁:称中寿; 八十岁:称上寿、大寿;九十岁:称绦老添寿;一百岁:称期颐。
  
还有一种称呼88称为米寿,原来“米”字是一个上下对称的汉字,把它拆卸成3个字,还是八、十、八,当然上面的八要颠掉过来看。99称为拜寿。就是去掉“百”字上面的一横就变成“白”了。由此可见他们是做了一个减法100-1=99.108岁称为茶寿,茶字的部首是草字头代表20,下面拆成“八、十、八”20+88=108.
  其中,做寿是年满五十周岁的老人,岁数是逢十的倍数才做寿;做寿必须是老人的小辈子侄或学生为他(她)庆贺,生日一般是父母长辈甚至同事同学都可以为他(她)过寿;我们这里不管你的生日是什么日子,做寿一般都是在春节过:一般是在年初二或年初六,而生日是在出生的那一天过。
  
一般五十岁不算老年人,只有极少有人做五十岁大寿。老年人讲究的是过六十大寿,那是人生的一个花甲,过了六十岁就步入了老年阶段,就要退休了,是安享晚年的开始之年;民间做寿七十岁称“大寿”、八十岁为“上寿”、九十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为数不多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的寿命一定会越来越长,新的名称自然会产生。
  
农历新年做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去定好日子,而且大家都放假了,都有时间。老人做寿,这是子女成人之后第一次为父母服务,也是对子女办事能力的锻炼。过去子女多的还有一些分工:儿子承担寿筵,女儿负责父母的衣服鞋帽、面条等送给客人的礼品,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只能一包到底了。
  我们这里的
寿宴,一般在城里多数在饭店里办,在农村还是在家里办的多也有在城里办的,寿宴邀请的都是亲朋好友,与一般的酒席没有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点心和主食:点心包子一定要做成桃子状,那是寿桃,里面的馅心一般是豆沙的。主食肯定是长寿面,长寿面与一般的面条略有不同,面条的上面要放一些“浇头”,“浇头”实际上与年夜饭的菜含义是一样的,主要有菠菜、黄豆芽、百叶丝,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是“大虾”,通红的大虾大概也是祝福寿星健康长寿的意思。寿宴给客人的回头礼物可比婚宴的喜糖红蛋贵多了,现在都是糕团店或面包房做好的,一盒没有二、三十元是拿不下来的事,里面主要有一小把卷面,还有寿桃等意味长寿的糕点。寿宴上老寿星还要给小辈发压岁钱,给多给少那是要看经济实力,但是一般一个红包少于100元是拿不出手的。  
  
为父母摆寿宴,是离不开寿酒的,因“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成了“祝久”的意思。以酒祝寿,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豳风·七月》中说:“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说众人跻身公堂,举起牛角酒杯,祝主人万寿无疆。做寿的宴席是讲究座次的。按客家人的习俗,与寿星同桌的可安排寿星的长辈或平辈至亲,如寿星的叔叔、姑丈、舅舅、姨丈或姐夫、妹夫等,然后优先安排“姑爷”,即寿星的女婿,按大小辈分依次坐下。
   在写寿匾时,人们极尽文雅之词,比如为男性祝寿写上“南极星辉”、“名寿齐辉”、“松柏同春”、“大椿长荫”等吉祥、文学气息深厚的祝词。这些男性祝词中通用的“椿”字,是古代寓言中的一种树木名,指大椿,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因其长寿,故用来形容高龄,多用于为父亲祝寿。《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为女性祝寿则写着“萱荫桂兰”、“萱荣桂茂”、“甲挺坤贞”、“瑞蔼金萱”、“宝婺星辉”等吉祥的词语。萱和婺都是专指女性的词,萱草也叫忘忧草。
  
对年老的男性称为“耆老”、“大德望”、“大硕德”、“大懿德”等。“耆老”指60岁的男性。“大德望”指很高的德行和威望。
  同样的,在送寿匾时,匾额下款的礼语使用也非常地文雅和讲究,如果是赠送给自己的长辈的匾额,自己则谦称为“愚”,如愚弟、愚兄、愚侄等,以表示谦逊的态度。而对受匾者一般都会用敬称,一般有令、尊、贤、仁等。如亲族为祖母做寿,称为“太母”再加上其姓氏,如“家太母李孺人”、“尊伯母袁太君”、“宗叔母陈氏孺人”;为比自己辈分小的人做寿,通常会写上“贤侄”或“贤重侄”等;称呼比自己辈分大的为“尊叔台大人”、“尊兄”或“仁兄”等等。结尾处还会加上“顿首”、“拜顿”、“拜赠”等谦辞。
  
如乾隆皇帝在做八十寿庆时,纪晓岚献上的寿联是: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方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看后高兴不已,赏他白银千两。原来这一年既是乾隆八十寿辰,又是他即位第五十五年。上联贺乾隆八十寿辰,连用六个“八”字;下联写乾隆即位年数,紧紧扣住“五”字,全联气势酣畅,十分巧妙。
  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一次参加一位一百五十岁的老寿星的寿宴,众人推举李清照夫妇作贺寿联。赵明诚立即吟出上联:“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岁月。”“花甲”为六十岁,“重逢”则是一百二十岁,而立为三十岁,两数相加正好是一百五十岁。众客正喝彩时,李清照的下联也已吟出:“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古稀”为七十岁,“双庆”自然是一百四十岁;“幼学”是十岁,加在一起,也是一百五十岁。上下联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由此可见,祝寿活动在古代是一种既讲究又高雅的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送匾送联的现象现在是少之又少了。这种正在消失的习俗文化渐行渐远,年轻一代对如何称呼前辈是越来越模糊,人们懂得的规矩是越来越少,父母做寿时送上一个生日蛋糕,说一句“生日快乐”,包一个红包,到酒店摆上几桌的子孙们算是孝顺和懂事的了。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和规矩的国家,如果连好的传统好的习俗都丢了,还谈什么文化强国?因此,我认为,文化强国首先要了解祖国灿烂和悠久的文化,从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对老人尽孝,对小辈关爱。从民间的习俗、礼仪中宣扬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因为民俗和民间的文化也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 小学5年级 - 散文
  • 字数:2941 投稿日期:2014-2-2 16:24:00

  • 推荐3星:[陈之韩]2014-2-2 1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