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强弱之分,这是客观规律,无法改变。强者对于弱者,可使其更加衰弱,也可援助它们,使它们摆脱困境。对于后者,即施舍,是要考虑的。强者不可能倾其所有施舍弱者,于是,施舍便有了选择。
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为动物园的猴子们捐赠了60多座小木屋,供其过冬。如此善举竟引起非议,反对者认为应施舍乞丐。同样是施舍,应如何选择呢?
首先,我们应了解猴子与乞丐的特征。动物园中的猴子原本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地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可人类偏偏把它们抓捕、圈养起来,以供观赏。猴子的痛苦是人类带给它们的,人类理应补偿。而乞丐则是人类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复杂的人类社会造成了出现乞丐的复杂原因。乞丐有两种,一真一假。真的乞丐在生理上确有障碍,无法正常生活。假的乞丐是由心理上的懒惰怯懦等原因造成的。对前者,我们怜悯,我们关怀;对后者,我们鄙夷,我们怒视。然而,追究到底,这还是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把财物施舍给一只猴子,我们会使它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同时也弥补了我们人类对它的过错。而如果我们将财物施舍给一个乞丐呢?我们能保证他不再行乞吗?我们能保证他没有依赖心理吗?我们能给予他的只是暂时的,但他的心理无人能改变。要想彻底消除乞丐,使所有人都不再行乞,只有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到,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就好比是向海水中撒糖想使之变甜一样。
因此,我认为施舍一只猴子远比施舍一个乞丐有效得多。想让一只猴子摆脱困境,任何人都可轻易做到。想让乞丐不再行乞,这就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创造财富。国家富裕了,世界富裕了,每个人才有可能不愁吃穿,共奔小康。
因此,对一个人的选择,任何人都应尊重,无权改变。选择因人而异,各人的选择必有其道理。
因此,施舍应放入最需要的地方,最有实效的地方。施舍的选择是门学问,需要我们仔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