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肖申克,不仅仅是救赎

政务区 逝倾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暑假的期间,每天按时补课,与时俱进,过得有些麻木。无意中找到了肖申克的救赎来看,距离这部伟大而又经典作品已有二十年。然而在13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面,给予我最直观的的感受,便是震撼。我的灵魂融入影片,同安迪一样,寻找救赎,影片的魅力正是如此。
  我从来不会相信命运,我想安迪和我一样。
  原本前途似锦的生活就此被打破,所有的欲望被瞬间粉碎。在肖申克中,你需要劳动,思考怎样减轻狱友的讥讽,和狱警粗暴的毒打,度过一天又一天漫长的深夜。或许你的灵魂陨落到最底层,生活倍受屈辱。又或许你甚至会丧失尊严和人性。即便再坚强的人都会难以忍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打击。
  自由。
  溃散。度日如年。心灵最后一道防线被击破,灵魂坠入深渊。我清楚的记得从1947年到1966年,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面待了19年。那不见天日的19年,如此漫长,然而安迪从最初的恐惧、不甘,到后来的适应。
  胖子第一天便死在监狱。他被枷锁束缚的崩溃几乎抓狂,他发疯似的告诉狱警,他是被冤枉的,他没有罪,他不属于这里,他要回去。然而,狱警笑了,用下流的方式把胖子送进了天堂,带着那还未被救赎的灵魂。我想,或许在那里,他会解脱吧。
  之后,安迪告诉第一次跟监狱里的人交流,他告诉瑞德,他是清白的。瑞德只是笑着告诉安迪,肖申克的每个人都是无罪的。
  刚进监狱之时典狱长诺顿要每个人“把精神交给上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时候,那便失去了灵魂,禁锢的不再是身体,而是心。
  希望。
  影片中,正如瑞德所说的,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并非死囚,所以他们必须要放弃所以希望地活着。一次又或者是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一辈子只能生活在这四面的高墙之内了。他们从一开始的对高墙有恐惧到后来的依赖。这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放弃希望地过程。但自始至终,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从未改变,一直支撑下去的便是内心的希望。
  在托马斯的心中,其实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忘记了自由的感觉。人们口中的希望,对于他来说已经在刚开始就彻底的消失了。曾经虚妄地承诺给他自由的希望,然而他却反而不知所以了。相比于托马斯,安迪却是另一种心态。“忙着活,或忙着死”这句话点明了安迪求生的渴望和那份从未被泯灭的对希望的热诚祈盼。安迪知道自己本不属于这里,因此他无时无刻不向往自由。
  “阳光披肩洒,仿佛自由人。”安迪瑞德他们修完屋顶在上面喝啤酒的场景,没人会认为这是监狱,“感觉就像修自己家屋顶,自己就是造物主”,这是安迪第一次让他们感受自由。因此刚才说安迪犹如上帝,倒不如说安迪带给他们自由的希望。这世界根本没有上帝,自由才是每个人应有的信仰,别无此他。
  十九年。他用一个小小的铁锹把在瑞德看来六百年也打通不了的隧道用十九年搞定。当我看见安迪爬出下水管道,在河里脱下了囚犯的囚服,他的身体被雨水尽情拍打。那一刻,他终于得到了自由。
  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安迪就是那种鸟,他不受任何束缚,那种对自由的向往让我震撼。影片结束。最令我感动的是,安迪和瑞德的友谊,牢狱中19年,彼此信任和扶持。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 初中1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254 投稿日期:2014-8-8 14:29:00

  • 推荐3星:[澜冰公主]2014-8-8 14: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