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读到这里,心向往之,梁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再来看我们今日之课堂:尽管用上了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但热闹背后却是师生表情淡漠,举手投足如同操练,连笑容也变得职业化了。这样的课堂可谓波澜不惊,少有高潮,教师不会因兴奋而振臂,因情发而高歌,因激动而流泪,因悲痛而扼腕,因惋惜而唏嘘……学生自然也中规中矩,如同样板。何以至此?一言以蔽之,课堂里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失了激情。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激情的课堂,如同池中抽干了水。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你教师用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苍白无力;没有了激情的课堂,教师不再年轻,学生不再生动。
我们热切地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老师。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了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是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漫漫教海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的教师节在拼命给自己充电,刻苦钻研教材之际,不妨留点时间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不妨常常问问自己:我还有激情吗?我的课堂是否涌动着一种生命激情?如果没有的话,那学会的十八般武艺则如同虚设。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你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