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应用文 阅读指导

谈中国教育

太阳的微笑

专辑:山东平阴县第四中学《小荷文苑》

(我先说明一下,由于本文篇幅过长,所以本人不敢保证看这篇文章对于读者是否算是浪费时间,也怕如果没有看到最后一段就算是误人子弟,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无法看完的话,我建议还是不要看为好,因为连我个人也觉得这样的文章是不受欢迎的。其益处本人也不敢做什么保证,就算是新年之夜为小荷献上的一点小小心意了。)
        谈中国教育
(我先说明一下,由于本文篇幅过长,所以本人不敢保证看这篇文章对于读者是否算是浪费时间,也怕如果没有看到最后一段就算是误人子弟,所以,如果觉得自己无法看完的话,我建议还是不要看为好,因为连我个人也觉得这样的文章是不受欢迎的。其益处本人也不敢做什么保证,就算是新年之夜为小荷献上的一点小小心意了。 )
  朋友们,想必对于中国的教育大家是自认为不算陌生了,毕竟自己是中国人,自己也在中国的教育环境里成长。对此我倒是无需论断太多,现在就让我和大家谈谈个人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也许有过于个人主义的言论,那还请谅。现在,我的演讲开始吧。
一、个人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教育的态度可以说是倾向于否定会更多一点,当然我不得不说中国学生的成绩在世界上也是一流而无可挑剔的。中国学生的书本比德国、美国等国家厚,也比他们多,知识量自然也不在话下,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人口比他们多。可是为什么我们却还要花高价去买他们的先进技术,走长路去他们那里留学呢?为什么中国有着更多的人口,中国人有着更多的“知识”却出不了几个真正的人才呢?你想说中国不如别的国家发达,没有教育资金吗?那我想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环境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只是次要的原因,究其原委,我想那就是中国教育体系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问题了。至今人们依然还在讲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观念,而且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也就必然使我们中国的教育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来自社会、家长、长辈等各方面的压力都无不使你不得不背负着一个巨大的行囊,束缚着你的行为自由、思想自由……人身上天生的美好品性就这样被束缚、被扼杀了。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中国人只是将知识当成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不是将其当成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是可悲的事实,这注定中国永远也无法产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这是有根据的,就像周国平所说:古希腊哲学家是在天空下思考,老子一派哲人是在山林中思考的,而我们却关在屋子里,坐在电脑前,能比吗?
二、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
  说起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我想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重视的是知训的积累,而美国才是真正能力的培养:中国的家长喜欢给你选择一条路,甚至是开辟一条路,而美国的孩子有充分的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自由。在美国家庭中,大多数的16岁孩子都已经离开父母,而父母也不会再对其进行供养,为的是能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这也绝不会是个别例子,在日本孩子一出生就要被扔进凉水中,为的是让他们生来就有着坚毅的性格,从小训练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无论这样的做法是否科学,但我使终相信如果突然暴发一场“中国侵日”战争,日本也绝不会有人会当“日奸”的。可是一看我们中国呢----一个社会学硕士竟然被拐卖,中国孩子外出,最不能不带的就是零食、手机,父母也会再三叮嘱:别迷路了。相比起来真是差太多了。
三、中国教育带来的后果
  周国平在他的演讲稿中说过这样一件事:辽宁有一所学校,辽中第一高中,每天上课15小时,一位女生当场猝死在课堂上。同样的,在武汉有一个小学生每个周末上七个班,真是令人发指,上了媒体,而其实在中国,上三四个班也是很普遍的。我想着如果够明智的话,那么到我这个年龄的人,现在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准备了。这在心理学里叫做自我实现型的人,其实纵观世界名流,其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如我们中国的孔子,十五岁有志于学问;如泰戈尔,从小就亲近大自然,再加上他父亲对他的熏陶,也就使他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气质,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有人会说泰戈尔从小就培养特长,那我们中国也不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特长吗?错了,这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你大可以去问一下我们中国的小学生,你就问:为什么你画画画得这么好之类的问题,那么我想你可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从小被父母送进培训班,是“训”出来的。但很少会有人对你说:我对它有着极大的兴趣。这就是差异,人家泰戈尔是被“熏”出来的,而我们中国的孩子是被“训”出来的,或者不客气地说就是被“逼”出来的。所以说起来还是那个原因:中国的教育实质已经束缚了人思想、行为上的自由,我们完全是在走着别人给我们选择的路,别无选择吗?不,这自然还有例外,他们才是真正的自由人。如80后的代表人物韩寒,七课成绩亮红灯,却成为一个文学专才,他具有着一种敢于与世俗,风尚挑战的精神。更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他还曾过把瘾就死在《新民晚报》上抨击教育制度;还有爱因斯坦,他说:从入学开始我就发现按照的教育方式,人不可能成为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就意味着要认真听讲,要做很多的作业,而我是不可能这样做的。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满足于做一个中等学生,而把大量时间用于“以极大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埋学的大师们学习”:泰戈尔也曾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还有比尔、盖茨等等。事实告诉我们他们的成才史都是向教育争自由的历史。
  在我国的传统思想中,既是儒家思相中,它是主张人是为他人,为国家而活着的。可我却要对此摇徭头,每个的其行为的最直接动力在于他本身的欲望,没有目的,没有欲望,没有自己的梦想,一切自身的行为都不可能。因此,提倡为他人而活,而忽视个人主义的存在,我认为是不明智的。在这一方面,我对欧洲的人文主义道是颇为认同的,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不仅将人当作一种生命的存在,更把人当作一种精神的存在。约翰、穆勒在《论自由》中说的一句话,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从人的生理本身来说,提倡自由也是必要的。想一想,如果不是你的父母在人山人海中偶然相遇,如果不是他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做爱(不要笑,有素质的人是不会笑的)就不会有你,你也无法这么荣幸地看到这个世界。当然,如果不是你的祖祖辈辈经历了这么一个个特定的过程,自然也就不会有你,可见世界不知运转了几个世纪才诞生了一个你,我们的生命简直是一个奇迹。可是,上帝的杰作却在现代教育之下被当成了一个木偶。我们的命运太可悲了。可是我也想说明,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埋怨上帝的不公了,根据心理学上的解释:在正常人当中,虽然必然地会存在着差异,但其能力总和却是相差无几的。那么为何世界上还是有着天才和平庸两种人呢?我想归根到底也就是教育上的差异了。
四、面对中国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待。
  在面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上,我提倡的态度是内方外圆.这就如同一颗种子,你要先有足以顺应环境的外壳,然后不要有足以让你成才的胚。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所先带大家回到我们远古的地球。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上主要被节肢动物所主宰,当时的的碳含量为现今的20倍,气候极基温暖。于是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后来又出现了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又将地球带入了酷热时期。它们不断改变着我们地球的面貌,而其前提都是拥有着顺应自然的能力,它们要能够顺应着二氧化碳高出现在20倍的环境,要顺应着极地般的环境。然后才是改变,然后才是征服。再后来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拥有了对自然的很好适应能力,之后便又在适应的前提下拥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不管这是否是天真的想法,但确实地,我们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征服过,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就。可见征服与改变其实是顺应与同化的结合。
  首先我们讲一下“外圆”。“外圆”可以说成是顺应。因为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并没有太多的资本去下这个赌注。”行行出状元”并不是一件说得轻巧的事,也许家长和老师们都会告诉你,别相信这个,只有将你的脑袋瓜装得满满的,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混,文凭就是你事业道路上的通行证,知识就是你通向成就的“小奔驰’。当然我们也可以轻巧地说出一些自以为精深的大道理,可以举很多自以为特有说服力的例子。是的,如果是我,我也许会说:你看看爱因斯坦,他的成绩还没我好呢,但论起成就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自己比他更高的。再看看《围城》的作者钱钟书,上课整天就看小说,名著,但成绩却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少有的好,他也算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代表人物了。说一说我们商界的老大哥比尔、盖茨,他在哈佛辍学,还不是当上了首富,我想那个当初没跟比尔出来的那个人一定后悔吧,学了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却没想到,等他学业完毕之后比尔已经成为一方富甲。可我们却还是要想一想,因“不务正业”而成功的人有一些,但是没有一本书告诉你因此而让人生落入低潮的人有多少,也许是50%,也许是99%,或许还更多。社会留给我们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我们资本有限,不像游戏一般可以读取记录,这一赌可能让你注定成为“赌鬼”,欲罢不能了。在我们中国有勇气的人还太少,与教育制度对抗而言我们还势单力薄,就传统而言是不被允许的,就经济能力上而言也是不被允许的。因而我更提倡于去顺应我们的教育制度,如果不这样首先我们成绩也就必然下滑,这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的成绩确实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在这一方面并不敢跟我们逞强,我们的教育制度“服务”于成绩,自然在成绩上会有所造诣。成绩一下滑又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家庭,学校,社会舆论,你要承受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也许它会让你变得成熟,但早熟也被列为人格缺陷的一种,看来也并没有必然的好处了。
  现在我们说一下“内方”。“内方”就是反对.在我们中国成绩突出的人很多,但真正运用到他们的专业知识的人并不多,我们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是“博士,硕士轧堆,高技工人才缺乏”,花了二三十年去读书,一是被迫而读书,无娱乐可言,二是为分数而读书,无意义可言,三是读那些服务于分数的教材,无个人兴趣可言,四则重复旧知识而无新知识出现,何言“温故而知新”,五则因为刻意地追求分数而放弃了对实用性知识的汲取,于现实有何益。文学能提高我们的修养,文学素养,但是文学并不能代替现实生活的能力,我们的错误在于对现实的忽视,又不敢去批判现实,只会屈服于现实,我们可以说现在的我们无法改变现实,但却不能说我们永远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不相信上帝,却不能不相信自己的信仰。也许很多人都对信仰存在着误解,我们将信仰误以为是迷信之说。但事实上信仰并不是让你去一味地信神信佛,不是让你一定要去读圣经,信仰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意识行为,是一个人的价值之所在。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如果要对信仰重新做诠释的话,我想可以解释为为了个人的理想无原则地坚持,无论有多少艰难,多少困苦都无法令之屈服。古之圣贤皆有其例,可见个人的信仰可以是个人动力的巨大源泉。信仰既是我们的理想,既是去守护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并一生为之奋斗着。放弃与不放弃其实只是信仰的差异,我们缺少信仰。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有信仰,我们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在顺应的前提下为我们的人生作储备。不仅是读课内的书,也读自己兴趣的书,不仅做要做的事,也做想做的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教育家,那么闲暇时就请看一下有关教育的书,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家,那么就不要在父母,老师的一声呵斥下而变得怯弱,你所做的始终是为自己的,是为自己的理想而作着准备,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为着信仰而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不是像游魂一般地游荡有这个世界上,而是在守护着什么。可以说我们的“外圆”算是理性生活,而“内方”则属于情感生活。过于理性有时也是错误的,因为不会幻想的人连方向也没有了,不会妄想的人连勇气也没有了。不会信仰的人连为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朋友们,我的演讲就到这里吧,谢谢大家愿意与我做这样漫长的等待,愿意让自己的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煎熬。也许在对于中国我们要想的还有太多,我们对祖国的爱要像父母对儿女的爱一样,因为爱你所以不能让你再无知下去;因为爱你,所以即使不被理解也一样地为着你;因为爱你,所以我不允许别人再误解你----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不是这样的,他们总是在传递中说漏了几个字,那句话应该是“中国人应该是值得骄傲的”。无论作为中国人的我将会受到怎样的谴责,请让我说一声:“中国,我的母亲,我爱你,爱你的一切,你的人民,你给我的生命,你给我的家,你给我的仁慈,给我的怜悯,还有……
致此言绝,谢谢!
  • 初中3年级 - 应用文
  • 字数:5167 投稿日期:2008-2-7 0:51:00
  • 推荐发表:[ZJWXA1997]2008-2-7 0:56:18
    精品推荐人:VAMPIRE13,莹靓沫,凝梦冰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