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 散文 阅读指导

素纸生兰

江苏东海晶华新村 负重的生命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我们开始习惯于表决时众口一致举手通过,习惯于遇到危难集体沉默,习惯于肆意践踏弱势群体仅有的一点尊严而毫无愧色,习惯于主动适应曾经在心底咒骂千遍的不合理的制度。
  2.素纸生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名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回溯浩瀚五千年的历史长卷,那些彰显人格魅力、令后人敬仰的志士仁人,无不拥有一块不安分的喉骨。
  从发出天问的屈原到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从在宣武门前鼓动学潮的太学生陈东到哭庙抗议的才子金圣叹,从绝不沉默的鲁迅到挺身而出的闻一多,从建言上书的胡风到孤军奋战的马寅初,从一鸣惊人的遇罗克到不肯闭嘴的张志新……酿成人生悲剧的似乎都是这块不安分的喉骨,然而同样彰显人格魅力、创造人生辉煌的也是这块不安分的喉骨,这也代表了一个人、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良心。
  明代张继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知识分子独有的忧患意识和自我承担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面对笼罩而来的黑暗,将燃烧后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老子》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孔子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种不惧黑暗、执着前行、坚持正义的毅力和信念,就是“社会良心”的核心。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时代,很多知识分子开始变得寡廉鲜耻、频繁走穴,动辄以专家、学者自居,而学术造假也已达到令人“审美疲劳”的地步。他们没有了内心的良知,没有了坚持正义的勇气,在价值抉择的关头将“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感抛之脑后,于是“微笑局长”“走红”网络,遭人唾骂。
  曾有人说,每个阶级都应当有知识分子为他们的权益而呐喊。然而似乎鲁迅、老舍、巴金、茅盾这些上世纪的革命作家走后,这个时代就再也呼唤不出能够鲜明旗帜、坚定呐喊的大家,人们开始习惯于青春的忧伤、言情的泛滥、玄幻的荒诞、宫廷的糜烂,开始习惯于讲一些粗制滥造的故事,或是摆弄文字技巧写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精品散文”。于是,人们开始淡漠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理想,开始向平庸靠拢称臣。
  我们开始习惯于表决时众口一致举手通过,习惯于遇到危难集体沉默,习惯于肆意践踏弱势群体仅有的一点尊严而毫无愧色,习惯于主动适应曾经在心底咒骂千遍的不合理的制度。我们渴望被体制接纳而不是被排斥在体制之外。于是,我们疲于现实、耽于回忆、厌于改变。
  好在社会上总有一些知识分子愿意如鲁迅先生所言“拼命硬干”、“为民请命”,愿意如司马迁所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998年中央查出陈希同腐败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这样表态:“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陈希同历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国务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样一位高官背后有多少人为他说话可想而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朱镕基要说“为自己准备棺材”,实在是因为腐败势力太大了,需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生命危险。
  其实从刘青山、张子善,到胡长清、陈希同、马向东、刘志军、薄熙来,他们恰恰作为“反面教材”,映照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的光辉。
  我想: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有不愿沉默、不肯噤声、敢于用叛逆的喉骨把火热的思想演绎成声音、为百姓呐喊呼号、揭开黑暗疮疤的人。无论普通还是显贵,他们都以诚实、正直、无畏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让我们知道,光明未曾远离。
  
  • 大学 - 散文
  • 字数:1358 投稿日期:2013-6-13 14:36:00

  • 推荐3星:[安娜ANNA]2013-6-13 14: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