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散文 阅读指导

田亚敏散文四则

长阳县资丘镇天河坪村七组 1272266726

人生的旅途也许真的很匆忙,一晃就是十八岁了,那片生我养我的美丽土壤,似乎也在一天天改变着自己的末模样。这个资丘镇西北边陲的小山村,正以一个深山闺秀的身份向大山之外走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
  《典藏乡村》(散文四篇)
  长阳职业教育中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田亚敏
  杨桃
  这里所说的杨桃,不是如今在超市里那种酷似五角星的热带水果,而是在我的家乡极为普通的野生猕猴桃。至于山里人为什么称它为杨桃,我探究过许多次,一直没得到准确的答案。
  说到杨桃,我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大概是从小就受野生杨桃滋养的缘故吧!
  从我记事起,在家乡有个叫鸡公岩的山上就生长着大片的野生杨桃树。每到秋天我便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缠着大人去采杨桃。
  杨桃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幼嫩时期杨桃树的滕呈棕红色,树身着生一层厚厚的毛,弄在身上是会过敏的。只要有杨桃吃,过敏我们也不怕。每到杨桃成熟时,是我们一段欢乐的时光。
  野生杨桃的个头远远赶不上时下市面上那种人工繁重的猕猴桃,所以基本上没有商业开发的价值。因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还都能停留在崇洋,外观也还占据着消费者的心理。因此,哪里的杨桃还处于深闺待嫁的阶段。这样也好,正好满足了山里人特殊的味蕾需求。
  从小到大,我都是热诚的杨桃食用者,那种酸甜而沁心的味道,始终都没有走出过我记忆的神经。这种感觉不单单来源于浓烈的家乡情结,而是一种真实而有效的喜爱之情。
  杨桃成熟在每年的白露时节前后,树叶都还没有丝毫凋零的痕迹。一个个鸡蛋大小,毛茸茸棕黄棕黄的杨桃,就已经在枝头勾引着人们的食欲了。通常状况下,杨桃摘下来时还不能食用,需要在枯树叶或是猪糠里面放上一阵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杨桃成熟的更好,提高它的糖度。这也很好的避免了激素和催熟药剂的使用,真正做到了天然无公害。
  每当看到那枝头沉甸甸的杨桃,我好吃的意志就开始动摇了,骨子里那股杨桃情感便自然而然的流溢了出来。
  每年秋天,集镇的农贸市场里,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超市里,都会摆上杨桃。竖一个纸牌,用不同书法水平写上本地杨桃四个大字,就能把在乡下一文不值的杨桃变成商品。这其中有许多杨桃并非来自山里,之所以能够成为打宠的商品,完全是应了本地二字的灵气。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各种水果都吃腻了,也想吃点儿这原生态的杨桃。加之那些专门搞营养研究的专家们对吃杨桃的好处大加称赞,富含多种维生素,降血压,降血脂等之类的语言一出,就是那些注重养生的人喉头上下滑动。
  如果说对杨桃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我只能说那实在是乡间的一道美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伙伴们都外出求学去了而且离家乡越来越远,只有我还带着一份热爱固执的坚守在家乡的学校。这样也好,每年都还能吃到正宗的野生杨桃。稍有遗憾的是,儿时小伙伴的渐行渐远。能和我一起采杨桃的人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只有我一个人了,也许今后伴随我的只有那一份童年的记忆了。
  今年十一,我放假回家,恰逢在外求学的伙伴们也都回家休假。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好朋友,每次回家我们都会尽量抽出时间聚一聚。离集镇较远,加之从小就没有进歌舞厅的细胞,因此每一次聚会都在家中进行。没有歌声,没有火热的场面,有的只是老朋友相聚的那种温情。我们在一起喝茶聊天,谈童年,谈生活,谈学业,谈发展,谈未来,甚至谈爱情等一序列的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每一次,我都忍不住一阵感动。朋友们有的上了名牌大学,有的上了重点高中,最差的也上了高职高专。就剩下我一人还在混中职,他们能与我这个学业档次最次中职生坐在一起,在当今社会实在是一种不易。我所在这座学校的教学目的不是上大学读本科,多多少少与那些高等学府的伙伴们有了差距。所以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对我的宽容与理解,或者说是一种对我学业无成的接纳。
  聊到高潮,总是热情洋溢的,或是热泪盈眶,或是感叹人生人生的短促。
  不知是谁,谈到了杨桃,没想到在外的日子里,他们也惦记着家乡的杨桃。
  又是一年金秋季,又是杨桃飘香的时候,身居故乡之外,免不了有些怀恋哪里的杨桃。过了白露就有人在采杨桃吧!
  故乡的杨桃,永远走不出我记忆的载体,那味蕾上的触动,也一定会是我毕生向外人炫耀的资本
  板栗
  蔬菜的采收接近尾声了,包谷也都掰回来了,田里的事儿也基本上忙完了。剩下的时间,除了做些农家应有的杂事外,就只等捡板栗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板栗已近从原来的商品地位退居下来。即使板栗的价格再好,也很少有人捡了去卖钱。捡板栗换盐钱,买米之类的语言已经是一种爱财的理由了。
  对于捡板栗,我一直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因为板栗的收获与艺术的感受几乎是同一时间到来的。
  板栗成熟时,板栗树的叶子已经开始落了。在捡板栗之前都会将叶子收拾干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捡板栗的过程更顺畅。
  板栗的果实包藏在一个全身长满小刺的圆球里,成熟时球体会炸开,板栗的果实也会蹦在地上,常常会发出一种干脆的声音。那种收获的声音,好动听,好悦耳。只引的捡板栗的人们在板栗树下目不转睛,去淘取那一颗又一颗诱人的板栗果实。
  捡板栗在我的心里,不单单是一种乐趣和收获的满足感,与之相应的还有一种心灵的触觉与享受。
  记得七岁那年,我在天河坪小学读书,正值板栗成熟的季节。
  每天清晨,我都会和山哥提前一个小时上学,其目的是为了捡到学校后面那一坡板栗。那时候,板栗是很值钱的。可能由于是我和山哥骨子里天生就有股爱财的劲头,那些板栗成了我和山哥挣零用钱的最好产物。
  虽说在家提前一个小时上学,但每次到校比许多的同学还要迟。时间一长,来时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不但没有批评我们,而且其先进事迹还在学校得到了极大的宣传,那种感觉简直比如今评个经济人物的差。那些日子我和山哥的名气大增,更值得欢喜的是,我们有用不完的零用钱。捡完最后一发板栗,我和山哥似乎有些伤感,因为给予我们财富的山林除了,那一林子笑声和脚印,什么也没留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经济产业支柱即将断裂,要等待下一个秋天的到来。
  在天河坪小学只读了两年书,学校
  便于乡里的中心小学合并了,我与山哥也只捡了那一季板栗。
  之后去过那片林子里两次,都不是捡板栗的季节,没有办理的香味,相反却听到了曾今和山哥一起捡板栗是的那一林子一阵又一阵的欢笑。
  我再也没有找到过和山哥一起捡板栗的氛围,但每年我依然会去捡板栗,即使是一个人。与原来的目的不同,不再是为了零用钱,而是饱饱口福。或者说是感受一下那种秋天在板栗树下的特殊意境,也或许是企图寻找一下那一段属于童年的金色秋天。
  秋天的风,吹在身上好舒服哟。在树下去捡那油光油光,棕褐色的板栗,手被板栗包刺到了也没有丝毫的心烦。遗落的也不会回头去捡。不是懒惰,而是一种生态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向大自然索取了那么多,留下一些生命的种子也理所应当。我捡板栗似乎有一个与常人不太一样的习惯,我喜欢板栗树下叶子多一些的地方去捡。那种踩在上面软绵绵的感觉会给我带来一种快乐。
  在我的家乡,板栗与核桃、瓜子并称三大休闲食品,这其中我最爱板栗。
  捡回来的板栗,在我和母亲的精心的保存下,一直可以放到第二年种地的时候。
  冬天来临的时候,窗外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温暖的火垅屋里,邻居聚在一起扯白。这时母亲总会拿出秋天储存的板栗一起共享,那份甜,那份香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人真情善又一秋,板栗飘香又一年。
  故乡的板栗,你永远走不出我的情怀。无论身居何方,你都是我童年版本的缩写。
  柿子
  在印象之中,我的家乡资丘镇天河坪是没有柿子的,偶尔在田边地角有一株,那也只是出于好奇而栽下的,因为那里根本不适宜柿子树的生长。
  要说对柿子的了解,那还是在柿贝小学上学的事情。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村子,二一四县道、八百里清江穿境而过,有名的巴王洞风景区生于此地。这里因盛产水稻和柿子而得名,其中柿贝一名中的柿字由此而得名。这里出品的鄂西柿饼市场上极为畅销。说到柿子,就不得不不提及一下柿饼。
  柿饼的加工工艺非常简单,将快要成熟的柿子叉下来(在我们哪里,摘柿子的过程叫做叉)。去皮然后放在竹制的篾板上晒,虽说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还是有许多的事情要做的,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技巧的运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麻雀。自古以来,麻雀都是比较调皮的鸟类之一。它们的调皮,在晒柿子时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虽说它们不会和土家人一样用柿饼去配温热的蜂糖酒,留下几个不太和谐的小洞总是不可避免的。这还不说,最讨厌的是,时不时还会留下一两处粪便,与食品卫生显得格格不入,人们也就自然想出了方法去对付。这种发方法也仅仅限于惊吓,虽然打死一只麻雀不会受到林业部门的处罚,但山里人那种对生命高度尊重的态度很好的避免了一个小生命的逝去。
  驱赶麻雀一般是通过制造一种声音来进行,最开始人们通过敲废弃的铁盆。时间一长效果越来越差,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发现老式的录音机里用过的磁带,拉在外面在风中发出的声音麻雀很敏感。起初这个秘诀知道的人很少,但熟人传熟人,朋友传朋友,不久这一专利便成了公开的秘密。
  将柿饼晒成半成品的时候,还要整形。这是一项考验精细的活儿,很多时候由勤劳细心地村婶儿完成。因而柿贝的女孩子们有许多在小时候就学会了给柿饼整形。那纤细的小手儿在柿饼上做着同样的动作,在秋日的阳光下比那柿子还要好看的多。
  家乡没有柿子,更没有柿饼。但每年柿贝的亲戚和朋友都会给我送一些柿饼,因为那是在我看来的稀罕物儿。每次我都会格外珍惜,那一份甜蜜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仿佛与我的暗恋女友有着同样的地位。
  红辣椒
  每次回到家乡,都有一股火辣辣的劲头儿涌上心头,随着这份火辣一起走进我心里的,是哪里的红辣椒。
  这种红辣椒不是如今蔬菜基地出品的那种甜椒系列。而是鄂西的一种本地品种,作为调味品用的。土家人嗜辣,对辣椒的要求也自然比较高,这种辣椒正和土家人的口味。
  红辣椒的加工方式有许多种,辣椒皮,碎辣椒,辣椒酱,榨广椒扥土家食品都离不开红辣椒。这些都是土家人厨房李必不可少的,几乎与油盐有着同样的地位。
  辣椒的成熟(红),大多在秋天,整个的辣椒植株上面,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火苗,走近一看又像是一串串尚未点燃的鞭炮,一阵喜庆扑面而来。
  好看归好看,最终都要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再美味的土家盛宴有它的痕迹,才是最后的目的。
  红透了的辣椒摘回来,洗净切块晒辣椒皮,剁碎腌制碎辣椒,推辣椒酱。没有辣椒排不上用场,只有人们没有想到的。切辣椒是一项非常艰难的过程,辣味使人的手指也红辣辣的,疼的让人钻心。
  这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深入,有人专门办起了从事辣椒制品生产的加工厂。生产量和效益一直都不理想,原因是这种流水线上生产的产物,味道赶不上自家的。
  每当看到那红红的辣椒,肚子里那条辣椒虫便不知不觉的开始蠕动。大概是家乡的辣椒太诱人,有太太独特吧!
  不会忘记,那一份辣味,那一份热烈的家乡冲劲。
  写在后面:
  人生的旅途也许真的很匆忙,一晃就是十八岁了,那片生我养我的美丽土壤,似乎也在一天天改变着自己的末模样。这个资丘镇西北边陲的小山村,正以一个深山闺秀的身份向大山之外走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
  作为她的儿女,我虽然不是出色的那一位,借此篇小文表示我衷心的感谢,祝她的发展更辉煌,祝那里的父老乡亲生活更富裕。
  二零一三年秋作于长阳职业教育中心
  • 其他 - 散文
  • 字数:4725 投稿日期:2013-10-21 14:01:00

  • 推荐3星:[勤奋小学生]2013-10-26 13:45:30
    精品推荐人:ZHH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