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 阿木。
书对于某些人来说,如生命的诠释,生活的源泉以及升华的力量。书的能量远远超越任何物质的意义,它的性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我就是以书为天的笃厚者,愿与书共存亡,愿与书共度年华,愿与书厮守余生。
从“看”到“想”的过程甚是漫长。隐约想起儿时看书的意图与当时的想法,只是单纯的读着文字,如此稚嫩的以为自己博大精深。再后来五年级试着读名著,心中一直存在一个隐匿的宏愿——读完所有名著。悲怆的是,始终无法看懂。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我得到时间赠送的礼物——成熟。青春在绽放,知识和求知欲同步延伸。初入海洋的我,贪婪着汲取养分。迄今为止已记不清阅读过多少书,虽然忘记的比记住的多,但他们着实是带领着我成长的伙伴。那些经典依然留于心中。
第一位使我疯狂的作家——韩寒。他以17岁,以七科红灯的姿态轻松的跨入文坛,并长红十年不败。其《三重门》《一座城池》等畅销位居前列。韩寒的风格似调侃,似舞台剧,似夏天的一场暴雨,直侵心灵。郭敬明与韩寒同时闻名。郭敬明如今已成为老总,文坛的佼佼者。他的文风和背景以悲为首,再以悲收尾,整个过程读者都在享受撕心裂肺的悲痛以及浓郁的阴晦的气氛。还有一些新生代作家,笛安,落落,林培源等,文字华丽唯美。后来我的“渴望”文学不再满足这些浮华苍白无力的文字,我便向大海驶去。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名著,《简爱》《茶花女》……以及花费我长达几个星期才消化完的《复活》,此书使我的人格明显升华,感谢涅赫留多夫的忏悔,伴我走完那段心酸的风雨路途。包括后来必读的十二本名著《爱的教育》等,都对本人的品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经典让我回味无穷,就这样,我深深的陷入外国的文学中,渐渐发觉那种文风是多么的有韵味及独特的地域风情,人文风俗,可以清楚的了解外国的生活形式。于是我便开始大量的阅读外国作家的文章。莫泊桑的精炼、海伦凯特的坚毅……在沦陷的同时,我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当代作家,那些渊博的老者。深爱曹文轩的纯真,他的儿童文学格外的清新,叫人沉醉其中美好的天地,其《草房子》为代表。葛翠玲的童话,真是维巧维妙;沈石溪的《狼王梦》是本人大爱之书,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余华是风格直率的作家,其非常有影响力的代表作《活着》对我有着深远影响,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是为了本身活着而活着。另《许三观卖血》也让我为之震撼!
中国最有才的作家钱钟书,着实让我佩服,《围城》带给我的又是另一种享受。王小波的确特别,他的《黄金时代》等,语言过于直观,但也体现了王小波渴望写事实,敢于说真话。
……
写这些关于书的感受如同与书对话,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有许多感触想要一吐为快,一直觉得这很珍贵,因为只有真正的去看,去了解,才能发自内心的赞叹。
喜欢触摸冰凉平滑的页扉,因为它直达心扉。只有与书翩翩起舞,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