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碎了一地,叫我怎么捡? 风随年华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余秋雨
清朝总是以一种冤孽般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有些名作家、思想家之所以把乾隆时期看作所谓的盛世,其实就是乾隆在位时间长,然而就是在乾隆时期,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衰落。那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悲痛,长时间隐匿在清朝前人的心中。
在那段悲催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座由福变灾的建筑物羼杂其中,它便是承德的避暑山庄。那本是为达赖班禅们修建的住处,华丽堂堂,金碧辉煌。本是为了增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增强君主集权,而如今,华美未减,却成了人们唾弃的事物,为何?
清朝的灭亡,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康雍乾三朝最为严重,尤为乾隆,大兴文字狱。乾隆的想法有些可笑,清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康雍二帝对反清复明的人民已经做出最大的努力:康熙赐“中书舍人”的称号给傅山,雍正写过《大义觉迷录》,还有哪些小势力在垂死挣扎,执迷不悟地反清复明?正因乾隆不懂人心,为保全自己的权位,造成社会恐怖,残害了许多人才。可悲。
二是闭关锁国,不按祖先康熙的治理方案,禁闭港口,自以为是。刚刚说到避暑山庄,就是乾隆沉湎于祖先打下的伟大江山,与世隔绝。“此时的避暑山庄,还完全沉湎在中华帝国的梦幻之中,而全国的文化良知,也都在这个梦幻的边沿或是陶醉、或是喑哑。”余秋雨的一段话能够很好地证实这个黑暗心理。乾隆拒绝外商入国贸易,是好是坏?有人说这是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有人说这是自私自利,不展望未来的肤浅行为。对于褒贬两种解释,本人不敢说的绝对,不敢苟同。
相信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乾隆之后的皇位继承者的懦弱吧,他们与乾隆的性格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乾隆自满,嘉庆、道光、咸丰自卑,形成了亡国的必然可能性。他们的事迹可以查看资料,把清朝统治得苟延残喘,劣迹斑斑。还有后来的慈禧,也是为亡国“奉献”过的一个人。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清朝,冤孽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