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论人人平等,抵制阶级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_____谁的忧伤,渲染了满格子离别。_____。 依旧唯美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从史书记载的文字上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发展了等级制度。〈课堂作文。(当堂写的。)〉
  
  从史书记载的文字上来看,中国自古以来就发展了等级制度。我们总夸自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论古时候女子的“三从四德”是美的表现。不准女子上学更是于情合理。孔子开设学堂后不偏激的对待讲究人人平等。
 
  
  
  中国政治传统的思想中,在政治精英中,皇帝一人高居于等级制的顶端,对所有官员和臣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实际行使帝国权力的方式也许会因君主及其大臣的能力和个性的不同而有异,即便如此,他作为政治占有重要地位。平民百姓不得提任何关于不平等的意见。
  
   
   同作为人,为什么在等级制度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阶级等级反差如此之大。御用文人为什么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受到上级的限制。
 
   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人性同一善,人与人之间并无不同。作为人,无论是天子或庶人,都是具有生理欲求的物质体,这是任何人都概莫能外的,李贽把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致一之理”。“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 唐甄也说:“天地虽大,其道惟人;生人虽多,其本惟心;人心虽异,其用惟情。虽有顺逆刚柔之不同,其为情则一也。”

   讲究人人平等,无产阶级主义者在被资产阶级镇压下产生起义。若无阶级等级制度,社会百姓不就会更加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是立国治本,安定才能发展民生。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从人性就是指人的气质之性,即从人具有相同的物质生理基础的观点出发,论证了人性的平等。从人性自然的角度,人的气质之性虽“清浊厚薄,万有不同,总归一善”,气禀偏全厚薄清浊,千差万别,但不影响其性之善。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人性同一善,人与人之间并无不同。作为人,无论是天子或庶人,都是具有生理欲求的物质体,这是任何人都概莫能外的,李贽把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致一之理”。“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 唐甄也说:“天地虽大,其道惟人;生人虽多,其本惟心;人心虽异,其用惟情。虽有顺逆刚柔之不同,其为情则一也。 所谓“则一”的人性,指的是人的情欲的自然本性,在这一点上上人人皆同,没有圣凡贤愚的差别。“性之相近如真金,轻重多寡虽不同,其为金相若也。惟其有差等,故不曰同;惟其同一善,故曰近。将天下圣贤、豪杰、常人不一之姿性,皆于“性相近”一言包括,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他们认为,就人性而言,圣凡是完全一致的。“圣凡之性同是善”,普通人和圣人在先天气质上并无善恶的差别,每个人都具有作圣的气质。现实社会中产生圣凡之别的原因不在先天气质,而在于后天的努力。“父母生成我此身,原与圣人之体同,天地赋予我此心,原与圣人之性同。” 在气质平等的基础上,颜元强调人的自我选择与后天努力,“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横亘在圣凡之间的那条先验的鸿沟被填平了,代之而划分圣凡的标准就在于人的“自为”与否。陈确批判了程朱理学以气禀清浊区分圣凡贤愚的观点,把人的现实的善恶不同结果与人的本性区别开来,把产生善恶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后天的“习”,“善恶之分,习使然也,于性何有哉?故无论气清气浊,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 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先天命定因此就被转换成人们后天的道德选择,这不能不说是对宋明理学人性论先天命定论的否定,这种人性理论无疑已经冲破了理学等级人性论的樊篱。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人心”动摇则国基动摇,导致国家不繁荣的局面。
 
   众多历史所记载的更多的就是欺压与等级制给人民的深重打击,高官随意收取赋税至使“民不聊生”的局面越来越大面积扩散。最后引发所谓的“起义”
 
  若不能直接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继续发展着“自欺力”仍然坚持阶级等级制度的思想,那么一个国家的灾难必将从被镇压的那些人那发起战争,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和损失。

  历史的悲剧,证明在国家的发展中。如果人人都不平等,依然使用旧的封建阶级等级制度,不能让国家兴旺发达,反之却造成了更加惨痛的局面。所以这种制度在一个国家是根本行不通的。

(很有力量的议论文,旁征博引,显示了作者雄厚的知识广度。但标下划线的两段是重复还是怎么回事呢?另外,议论文,最好能理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思路和层次,这样做考场作文才能迅速让阅卷老师抓住你的文章结构。)
  • 初中3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1720 投稿日期:2009-10-27 19:12:00
  • 推荐3星:[舞雪]2009-10-27 19:13:39---- By TECH 2009-10-30 12: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