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童言的写作历程(5900字)

[杳河] 2023-7-8 23:33:57
    2017年墨人图书文化公司策划出版了童言的长篇童话《琴鸟和小白羽》。
    2019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策划了童言的作品集《我的名字叫光》。
    童言的创作不仅为出版界带来了大量优秀的纸质作品,也为影视界提供了唯美、丰富的素材。他的系列作品由多家漫画公司、影视商进行改编,面向全球推广。
    
    
    作品介绍
    《琴鸟》是童言2012年写就的一部长篇童话,当时的童言年仅20岁。
    《琴鸟》是一个动物探险类型的故事,小说通过讲述琴鸟和小白羽在与各种动物、人类相处中互帮互助,强斗艰险,造福人类的故事,宣扬了中华民族美好的传统气节,鼓励人们勇敢、拼博,强调了正义感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传达了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理念。
    主人公琴鸣先后进入野生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目睹了千奇百怪的世态风景,结识了风格迥异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完成了生命的成长。
    书中,童言赋予鸟儿人类世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情感,展现着自然世界的万千物种,在给儿童讲述有关成长与励志故事的同时,又起到了科普作用。谈到小说灵感的来源,童言说,这来自平时的博览群书和对花鸟草木的热爱。“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花草树木,还有小动物,其中最喜欢的就是鸟类,《琴鸟》的主角就是以现实中的鸟儿为原型的。我在图书馆读了许多有关鸟儿的百科书籍,看着那些美丽的图片,我就能编出一个美好的故事来。”
    “演员演戏要入戏,写作也要入戏。”对童言来说,如果整本书的写作时间是100小时,那么构思至少要花上300小时。学校8号寝室楼的楼顶是他的秘密基地。因为构思和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一到晚上9、10点,他就把插板一拉,接上笔记本电脑,在楼顶上写作,往往一写就是2、3个小时。
    构思的时候,他会在楼顶上踱来踱去。童言说书里的每个角色都像是自己的孩子,自己也常常入戏:“有时候像一个傻子,想到悲伤的情节时就突然泪流满面,想到有趣的情节又会哈哈大笑。”这些花、草、鸟在他脑海里就会构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看了《琴鸟》就会明白,里面的十几钟鸟儿仿佛都成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孩子,有的调皮爱闹、有的聪明机智、有的油嘴滑舌,有的正气凛然,有的低调谦卑,有的虽然凶猛,却也有内心柔软的一处……
    成功绝非偶然,除了博览群书和全心写作,童言坦言,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为了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写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言成了孩子王。他耐心地和身边的孩子们交流讲故事,做游戏,教武术,希望和孩子们成为朋友。他利用寒暑假先后去往偏远地区支教,并和孩子们保持通信,希望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创作中的童言满怀激情,而生活中的童言爱好广泛,性格温和。
    
    
    
    
    从师之路
    童言说,在他的写作道路上,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比较深,一个是他的小学语文老师袁明月,一个是大学老师何淑英,一个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袁明月是石家庄无极县一个普通的小学女教师,但她在文学上却颇有见地,平时自己有舞文弄墨的习惯,她把写作的情怀很好地传递给学生们。那时的童言深受老师喜爱,因为他很小就表现出超凡的艺术天赋。
    何淑英是中国计量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授课《西方文学导读》《东方文学专题》等,她是童言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引路人,在童言的创作初期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
    铁凝与童言相识在一次文学颁奖典礼上,铁凝作为颁奖嘉宾给童言颁发荣誉证书时,发现了这位颇具才气的作者。当得知自己和童言是河北石家庄的老乡时,铁凝十分激动,她为童言的书籍《印象故乡》专门写了序言,将这本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小说推荐给出版社,面向全国推行。她一度鼓励童言用“意志和爱”写作。
    
    
    只为兴趣的写作
    从2000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童言已在各大刊物发表童话、小说、散文等作品千余篇,共计150万字。当记者问他是否会将写作作为一项谋生的职业时,童言摇摇头:“我只是把写作当作我的兴趣。我更愿意自由自在地听从我内心的声音,无所顾虑地写文章,写一些实实在在,儿童能看爱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