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珂赛特/第六卷 小比克布斯/十一 小比克布斯的结局

悲惨世界·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电子书]

十一 小比克布斯的结局

王朝复辟时期,小比克布斯修院开始衰败。那时,它那一支系的其他修会也出现了衰败势头。18世纪以后,和所有的宗教团体一样,它进入了衰亡期。静观和祈祷都是人类的一种需要,可是,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经过革命的涤荡,它自身会发生转变,并且会从敌视社会进步向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

小比克布斯修院里的人员迅速减少。到1840年,小院不存在了,寄读学校没有了。修院里既没有了老妇人,也没有了小姑娘;老的死了,小的走了,天各一方。

永敬会的规章严厉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使那些有进修院愿望的人却步不前,致使会中后继无人。到1845年,担任杂务的修女勉强还可以找到几个,至于唱诗的修女,却一个也找不到了。40年前,修女的人数勉强凑够100人。15年前,便只有28个人了。今天还有多少呢?1847年,院长是个年轻人,还不到40岁,这说明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人数减少,负担增加,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便日渐繁重起来。当时,大家已经预见到,不久,她们就会只剩下十来个人了。这少数的几个人,将躬背弯腰,扛起圣伯努瓦的那套沉重的教规担子。无论人多还是人少,那教规却是一成不变的。它狠命地压迫着会中的修女,直到她们死亡。在本书作者还住在巴黎时,那里死了两个。一个25岁,一个23岁。这后面的一个可以像朱利亚·阿尔比尼拉所说的那样:“我葬在这里,享年23岁。”正是由于修院萧条了,才不得不放弃教养小姑娘们的那副担子。

如果我们有机会从那所不寻常的、无人知晓内情的黑院子门前经过,我们便不能不拐进去看一看,不能不引导听我们叙述冉阿让伤心史的人的思路,让它同我们一同进去走走。这样做也许是有益的。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拥有古老习惯的团体,我们今天的人是无法理解那些古老习惯的。那是个封闭的园子,犹如禁宫。对那奇特的场所,我们已经谈得相当详细。我们这样做时,是心怀恭敬的,至少是在把详细和恭敬协调起来谈这些事的。对那些事我们不可能全部都懂,因此,我们不可能对一切都持否定态度。约瑟夫·德·梅斯特尔高唱颂歌,连刽子手也成为他歌颂的对象;伏尔泰则嬉笑怒骂,连耶稣受难像也不放过。我们则在他们二位之间,持骑墙态度。

顺便说一下,伏尔泰缺乏逻辑,他很可能用为卡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