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电子书]

“哦,阿希礼,你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患得患失?”她问,说话的口气并不像以前那么不耐烦,“患得患失必然会一事无成的。”

“话是这么说,但——斯佳丽,你到底想得到什么呢?我经常感到纳闷。你也知道的,我根本就不想得到什么。我只是想成为我自己罢了。”

她想得到什么?这个问题真问得愚蠢透了。当然是金钱与保障啊。然而——她心里翻腾开了,她有钱,生活也有保障,这是一个动荡的世界上一个人所能希望得到的最大限度的保障。但现在想来,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细细想来,有了金钱和保障固然可以省去不少烦恼,也不必为以后担惊受怕,但这并没有让她觉得特别幸福。“要是除了金钱、保障,还有你,那才叫圆满呢,你才是我一直想得到的。”她想着,一双眼睛如饥似渴地望着他。不过,她并没把话说出来,她担心一开口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就会被打破,担心他的心扉会重新又向她关闭。

“你只想成为你自己?”她略带苦涩地笑着说,“不能成为我自己一直是我最大的烦恼。至于我想得到什么,嗯,我想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我希望富有、安全,还有——”

“可斯佳丽,你有没有想过,我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富有?”

不,她压根儿都没想过有人会不希望自己富有。

“那么,你想要什么呢?”

“我现在不知道,但我以前是知道的,只是差不多都忘记了。大致是这样的:清静、不让我不喜欢的人来打扰我、不必被迫去做我不想做的事情。也许——我希望过去的时代重新回来,但它是一去不复返了。对往日的回忆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我耳边一直回荡着旧世界崩溃时的阵阵轰鸣。”

斯佳丽紧抿双唇。她并不是不理解这番话的含义。再没有比他说话时的语调更能激起她对过去的回忆了。她突然感到一阵酸楚,因为她记起了过去的一切。那次她饿倒在十二棵橡树的花园里,孤独一人,无依无靠,她曾说过,“我决不回首往事。”从此她对往昔没有了留恋之情。

“我更喜欢现在的日子,”她说,说这话时她的眼睛并没看着他,“现在常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比如聚会什么的。一切都是那么光彩夺目,而过去那些日子太乏味了。”(哦,那悠悠的岁月,还有温馨而宁静的乡间黄昏!从庄园的楼宇里时高时低地传来阵阵笑声!那时的生活真是金光灿烂,充满温馨。想到明天的一切均在预料之中,心中该多么快慰啊!我怎么能对你否认这一切呢?)

“我更喜欢现在的日子。”她说,可她的声音却在发颤。

他顺着桌边溜下了地,轻轻一笑,显然不相信她的话。他伸手托起她的下巴,让她的脸对着自己。

“哦,斯佳丽,你说谎的本领还没学到家呢!不错,现在的生活确实有它光彩的一面,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过去的日子没有光彩,却有一种魅力,给人一种美感,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

她双目低垂,思绪万千,心潮起伏。他的声音,他的触摸,把她永远关闭的大门又轻轻地打开了。在这些门的后面展现出的是旧时代的美,让她心中涌起了一种对旧时代凄凉的渴望。但她知道,不管门后的景致多么美妙,它也只能留在那里。任何人都无法背负着令人痛苦的回忆走向未来。

他放下那只托着她下巴的手,把她的一只手抓起来,轻轻握在手中。

“还记得吗。”他说——她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警钟:决不回首往事!决不回首往事!

然而一股幸福的暖流流遍了她的全身,使她很快忘记了这一警钟。她终于理解他了,他们俩的心终于撞击在一起了。这珍贵的时刻是决不能轻易错过的,不管事后会带来怎么样的痛苦。

“还记得吗,”他说,他的话仿佛具有某种魔力,话音所至,狭小的办公室里光秃秃的四壁都悄然隐去了,时光倒流,仿佛又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俩在乡间小径上并驾齐驱的那个春天。他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声音里饱含着那些早已被人忘却的古老歌曲中特有的忧伤魅力。她仿佛又见到了他们在骑马去塔尔顿家野餐的路上,山茱萸树林里玉辔叮当,马蹄声声,听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欢笑声,看到了他满头秀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目睹了他跨在坐骑上那种踌躇满志、怡然自得的英姿。他的声音是如此优美动听,宛如小提琴和班卓琴演奏出的悠扬乐曲,而在这醉人的乐曲中,他们曾在现在已化为乌有的白房子里翩翩起舞。在秋风明月下,黑影绰绰的沼泽地里远远地传来几声狗吠,圣诞节,桌子上摆满了一杯杯香气四溢的美酒,周围冬青环绕,不管白人还是黑人,个个笑容满面,喜笑颜开。亲朋老友接踵而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仿佛这些年来他们还活在人世间似的:长着修长的腿、满头红发、喜欢恶作剧的斯图特和布伦特;野马一样桀骜不驯的汤姆和博伊德;有着一双布满血丝的黑眼睛的乔·方丹,以及行动迟钝、做事蔫乎乎的凯德和赖福兄弟俩。还有约翰·韦尔克斯,嗜酒如命、喜好白兰地的杰拉尔德,以及说起话来轻声细气、浑身香气袭人的埃伦。就是这一切给人以一种安全感,让人意识到今天所有的快乐明天也一定不会消失的。

他的声音停止了,接着他们长时间地四目相对,重温着那已失去了的充满阳光的青春年华,当初他们共同享有这段青春年华时是多么的漫不经心啊。

  • 下一篇 53(5)
  • 上一篇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