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两汉风俗

顾炎武文[电子书]

  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励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故范晔之论,以为“桓、灵之间,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儒林传论》“所以倾而未颓,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左雄传论》可谓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弛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建安二十二年八月令,十五年春令,十九年十二月令,意皆同。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故董昭太和之疏,已谓“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后之人君,将树之风声,纳之轨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

  光武躬行俭约,以化臣下,讲论经义,常至夜分。一时功臣如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闺门修整,可为世法。贵戚如樊重,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以故东汉之世,虽人才之倜傥不及西京,而士风家法,似有过于前代。

  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宋袁淑《吊古文》:“伯喈衔文而求入。”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