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天问

楚辞[电子书]

  ⑩营:惑乱。康回:水神共工名。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因此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冯怒:盛怒,大怒。墬:“地”的古字。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①?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橢,其衍几何②?昆仑县圃,其凥安在③?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④?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⑤?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⑥?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龙虬、负熊以游⑦?雄虺九首,儵忽焉在⑧?何所不死?长人何守⑨?靡蓱九衢,枲华安居⑩?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11)?延年不死,寿何所止(12)?鲮鱼何所,鬿堆焉处(13)?羿焉彃日?乌焉解羽(14)?

  【注释】

  ①错:同“措”,安置。洿(wū):挖水池。

  ②橢:狭长。古时历算认为大地南北距离较东西距离略短。衍:余也。

  ③县(xuán)圃: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在昆仑山上。凥(jū):古同“居”。

  ④增城:神话中城名,在昆仑山县圃。《淮南子·蟹形训》:“据昆仑墟以至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四方之门:谓昆仑之门。

  ⑤烛龙:神话中的神龙,人面蛇身,赤色,能照亮日光照不到的地方。

  ⑥羲和:神话传说中御车载日的神。扬:指扬鞭东行。若华:若木的花。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石林:未详。

  ⑦龙虬:即虬龙,传说中的一种龙,无角。负:借为“娘”,即“妇”。游:游牝,指与熊交媾,鲧有化为黄熊人于羽渊之说,疑此为鲧生禹说一事之分化。

  ⑧雄虺(huǐ):传说中的大毒蛇。《楚辞·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儵(shū)忽:即倏忽,迅急的样子。

  ⑨长人:指长寿之人;一说指防风氏。传说防风氏长三丈,守封、嵎二山。守:持,此处指长寿之人所持养生之术。

  ⑩靡蓱(píng):蔓延而生的萍草。靡:曼。蓱:水中浮萍。衢(qú):“欋”之借字,本指树根盘错,此处指水草根叶纠缠。枲(xǐ):麻的别名。华:即“花”。

  (11)黑水、玄趾、三危:皆西南地名。玄趾:即交趾,玄交形近而误。

  (12)延年不死:谓三危国人长寿不死。

  (13)鲮鱼:传说中的一种怪鱼,即《山海经》中所说的陵鱼,人面人手鱼身,见则风涛起。鬿(qí),即鬿雀。《山海经》说它状如鸡,而白首鼠足,食人。堆:即鸥,雀也。鬿堆:即大雀。

  (14)羿(yì):即“后羿”,尧时人,善射。彃(bì):射。乌:金乌,指日中之金乌,也是日的代称。解羽:羽毛脱落。此谓羿射九日之事。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①。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②?闵妃匹合,厥身是继③。胡为嗜不同味,而快鼂饱④?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⑤。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⑥?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⑦。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⑧?启棘宾商,《九辩》《九歌》⑨?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⑩?帝降夷羿,革孽夏民(11)。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12)?冯珧利决,封狶是射(13)。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14)?浞娶纯狐,眩妻爰谋(15)。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16)?阻穷西征,岩何越焉(17)?化为黄熊,巫何活焉(18)?咸播秬黍,莆雚是营(19)。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20)?

  【注释】

  ①献功:圣功,指治水的功绩。《尔雅·释言》:“献,圣也。”力献功:以勤力进献其功。省(xǐng):省察、察看。降省:降临省视。下土方:一作下土四方,指天下。

  ②嵞(tú)山:即涂山,古国名。传说禹治水途中娶涂山之女为妻。通:通婚。台桑:地名,一说桑间野地。

  ③闵:同“悯”,爱怜。妃:匹配,谓禹之配偶涂山之女。匹、合:均为配偶的意思。厥身是继:指涂山氏怀了禹的儿子。

  ④嗜不:王叔师注谓二字当作“嗜欲”,嗜欲同味,即所好与众人一样。鼂(zhāo):通“朝”,早晨。饱:疑当作“食”,朝食,古代男女交媾之隐语。快:满足。

  ⑤启:禹的儿子。益:伯益,禹的大臣。后:君。按:此句谓禹死后益立为君,启与益争帝,终代益而立。离:遭。蠥(niè):忧,难。

  ⑥惟:读如“罹”。惟忧:犹罹忧,遭难。能:乃。拘:囚禁,谓启为益所拘。达:通“健”,逃脱,指启在囚禁中脱身。

  • 下一篇 楚辞-九歌
  • 上一篇 楚辞-离骚
  • 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