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天文学家的实验室就是浩瀚的宇宙。天文学家只能凭借观测天体和利用观测资料来研究天体,因为任何地球上再大再先进的实验室也不可能研制出一颗庞大的天体来。更何况,天体的演变过程如此漫长,根本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对天体演化做实验研究。这就意味着,实验研究与天文学毫不相干。
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原本只是天方夜谭的天体实验研究,竟然成为了现实。科学家们从此结束了用观测的手法获得天文学知识和天文学研究这单一手段的历史。计算机成为天文学研究强有力的实验手段。一门崭新的学科——实验恒星动力学从此诞生。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实验,与通常意义上的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不同,这里的实验指的是计算机模拟。什么是计算机模拟呢?计算机模拟是从天文学基本理论(如牛顿方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泊松方程等)出发,利用计算机作为实验手段,模拟天体系统,如星团、星系、星系团或整个宇宙等,对天体系统作动力学研究。之所以把计算机模拟说成实验研究,是因为计算机能显示出恒星系统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其他的物理学和动力学特征;能用计算机的图像展示恒星系统不同时间的变化,就好像直观看到恒星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一样。
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恒星之间形成了一个引力场系统,每一颗星都运动在引力场内。这个庞大的多体系统是个极为复杂的动力学体系,这就是300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在研究的引力N体问题(又称多体问题),但进展十分缓慢。自从计算机用于研究N体问题,恒星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大大向前迈了一步。通过计算机把模拟结果和观察结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比较研究,为观测天文学开拓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