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白居易

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电子书]

(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先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为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琴 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详解】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谓:“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并作《北窗三友》诗云:“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唯三友,三友者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而在此诗中,茶与琴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对茶的嗜好与喜爱。

  “茶中故旧是蒙山”,四川名山县蒙山有五峰,状如莲花,最高名上清峰。其地适宜栽茶,相传在西汉末年开始种茶。唐朝时,蒙顶茶已作为贡茶,时称“蒙顶石花”,被列为当时14种贡茶之首品。蒙顶茶形态优美,香味俱佳,作为贡茶,历唐、宋、元、明,直至清代,长达一千余年,经久不衰。因此,有一脍炙人口的名联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黎阳王有专咏《蒙山白云岩茶》诗:“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营闲事】

  自笑营闲事,从朝到日斜。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

  【详解】

  白居易还有《不出》一诗:“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好是老身销日处,谁能骑马傍人家?”有《早服云母散》一诗:“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这两首诗中,“席上余杯对早茶”、“酒渴春深一碗茶”,同此诗中的“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瓯茶”,都反映了茶有醒酒除腻的功效。

  【食 后】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详解】

  午饭后,睡午觉。午觉起来,有滋有味地喝上两碗茶,无忧无虑无烦恼,这就是安命乐天的生活方法。

  【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详解】

  白居易自称“茶叶行家”。他在江州司马任上,结庐在庐山香炉峰下居住时,亲自种过茶,并写下了“架岩结茅庐,斫壑开茶园”、“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的诗句。他一生中流传下来的茶诗有50首。此诗是写他用山泉水煎茶时,想到无法让同自己一样喜爱茶饮的亲友一道品尝的感受,短短数语,情真意切。

  【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昨晚饮太多,嵬峨连宵醉。今朝餐又饱,烂漫移时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无一事。信脚绕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详解】

  酒喝多了,饭吃得太饱,又睡得昏天黑地。起来无事,信步池边,正需要醒酒、消食、除腻、驱睡的茶饮。于是,设置绳床,洗涤茶具,生起茶炉,煎茶品赏。这种茶,“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这种美好的滋味与感受,可惜没有你杨同州陪伴在一起,谁能体会得到呢?

  品茶饮酒,确实要有志趣相投的好友在一起,才有格外的兴趣和韵味。因此,白居易《自题新昌居止因招杨郎中小饮》一诗,反映的也是这种情调:“地偏坊远巷仍斜,最近东头是白家。宿雨长齐邻舍柳,晴光照出夹城花。春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能到南园同醉否?笙歌随分有些些。”

  【重 题】

  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烛幽。最爱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绕阶流。

  【详解】

  此诗是白居易谪贬浔阳,任江州司马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