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清廉故事-耶律楚材 经天纬地,匡国济民

中华清廉故事[电子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朝统治时期,统治阶级大多数残暴昏庸、贪婪无耻,他们大都以摧残文明、烧杀掳掠为荣,以强取豪夺、戕害弱小为傲。在上层统治者中,耶律楚材作为少数民族的清官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为当时昏暗的政治涂上了一抹清亮的色彩。耶律楚材的“廉”主要体现在其廉政制度建设和自身的清正廉洁上。他为元初各项制度的草创殚精竭虑,屡有建树;对保全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贡献尤多;其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勇于任事,在朝廷内外享誉很高。

耶律楚材是契丹贵族后裔,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到他祖父一辈时,成为金朝贵族。父亲耶律履博学多艺,官至尚书右亟(副宰相)。耶律楚材出生时,父亲耶律履已经年近花甲,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耶律履平日乐善好施,死后清白遗四壁,年幼的耶律楚材不可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份丰厚的遗产。但父亲的“重义而疏财,后世遗清白”的清正家风,却给耶律楚材以不可估量的影响。耶律楚材日后成才为官,身上所表现出的胸怀大略、清正廉明,即是得于父亲之“遗传”。

尽管没有了父亲的耳提面命,生活又是十分清苦拮据,耶律楚材仍在母亲杨氏的悉心教导下,“继夜诵诗书,废时毋博弈”。每天晚上都读书到深夜,从来不曾为了贪玩下棋而浪费时间。耶律家族虽出身契丹皇族,但接受汉文化比较早,至耶律履一代,对传统的汉文化已有极深的造诣。史称耶律履“通六经百家之书”,金世宗时,历任经史院编修官、翰林院修撰等文职,以文章行义著称于当时。耶律楚材秉承家学传统,自幼博览群书,学习汉文汉籍。及年长,才华横溢,“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无所不通。

耶律楚材成长的年代,正是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列国纷争的动乱阶段。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耶律楚材十七岁,进宫应试。而那一年也恰是铁木真统一蒙古之时,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即后来的元太祖。耶律楚材应试,金章宗亲自拟题,问了几件疑难案件的处理。一同参加考试的有十七人之多,而唯有耶律楚材的回答精辟独到,最让金章宗满意。耶律楚材脱颖而出,随后入仕,年少有为,声名远播。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金廷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耶律楚材心灰意冷之下,便自号“湛然居士”,师从高僧学习佛理,暂时“将功名之心束之高阁”,“以简易之道治一心”。其实,明珠暗藏、遁世脱俗并非耶律楚材所愿。耶律楚材素有经邦治国、辅翊英主的雄心大志,若得明君,“以仁义之道治四海”才是他平生抱负。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也对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仰慕于心。成吉思汗得耶律楚材可谓如虎添翼;耶律楚材效力成吉思汗,也是如鱼得水。此后十载,他随大汗东伐西征,屡立奇功。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耶律楚材深知其弱点,便时常耐心地向他晓以治国、安民之道。成吉思汗赏识耶律楚材的才华,也总能向他虚心问道。成吉思汗常指着他对儿子窝阔台说:“此人乃天赐我家!”

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新主未立,四子拖雷监国。当时燕京(今北京市)城内多盗贼。每天傍晚不等天黑,就有盗贼直闯富家,杀人越货之后扬长而去。耶律楚材闻报后,连忙与中使一同前往究治。经过仔细查访,耶律楚材了解到这些盗贼原来是留后(蒙元的一种官职,通常是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的代理官员)的亲属子弟。耶律楚材执法向来严明,随后,便无论亲疏贵贱,统统将他们逮捕下狱。盗贼的家属们见动了真格,这才慌了手脚,纷纷跑到中使那里去行贿请托。中使满口答应,不料,耶律楚材却是不依,向中使晓以利害、祸福,中使心中惭愧,这才听从他的意见,决定依法秉公办理。于是,几天后,十几个罪大恶极、猖狂一世的盗匪被绑赴刑场,斩首示众,杀一儆百。此后数年,燕京之地不见一个为患作乱的盗贼。盗贼绝迹,燕民始安,百姓对耶律楚材赞不绝口。

蒙古统治者常年忙于对外用兵,无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派往各地的长官往往都是生杀随性任情,劫财掠货,抢人妻女,无所不为。燕京留后长官咸得卜,就是其中之一。咸得卜贪暴妄为,在他的辖内,百姓动辄得咎,敢怒不敢言。咸得卜杀人盈市,耶律楚材听说后不觉涕泪俱下,深以百姓为忧。随后,他便上奏大汗,请求严禁各州郡长官如无朝廷诏令,不得擅自处死囚犯。有违反者,其罪当死,决不轻贷。如此一来,各地贪暴之风,稍见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