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震古烁今,虽屡遭贬黜,仍进取不息,其一生为政清明,辛劳奉公,个人生活十分清贫,他未给子孙留下什么财产,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带着他改嫁,继父一度曾要求范仲淹经商,而他却坚决要求学习。有个成语“划粥断齑”即源于他寒窗苦读的故事。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为了励志,常去附近的醴泉寺寄宿读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吃完继续读书,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范仲淹的一个同学是高官的儿子,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旦享受美食,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艰苦的生活历练,锤炼了范仲淹的人格意志,使得他少有大节,蓄志于天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机要事务,一直清廉自守。三年后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时,连赴任的盘缠都没有,只好将自己的马卖掉,徒步上任。范仲淹后历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知政事和杭州、青州太守等职,不管是当小官还是掌大权,他为官都是心怀社稷,廉洁奉公,兢兢业业,造福一方,以天下为己任,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
一胆:敢于指责朝政。宋仁宗时大兴土木,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京城建造宫殿。范仲淹看到浩大的土木建设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后,不顾他人劝阻,上书朝廷,直陈弊端和危害,引起了宋仁宗的高度重视和警醒,立即停止了宫殿建设,并要求臣民“以仲淹为忠”。后来,他还针对朝政存在的问题,书写了《救弊十事》,令朝政为之一振。
二胆:敢于斗权贵。当时朝中权臣吕夷简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视范仲淹为眼中钉。他多次派人暗中威胁范仲淹勿言朝政、妄议国事,但范仲淹毫不惧怕,多次表示宁可舍去官位性命,也不姑息养奸。为治住范仲淹,吕夷简调任他管理关系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的开封府,想借皇亲国戚和官僚大臣,甚至那些贪官污吏的手,杀杀范仲淹的锐气。没想到范仲淹到任后,从清理弊端入手,敢于查处污吏,克服各种阻力,疏奏朝廷惩治,很快开封府“肃然称治”。
三胆:敢于反贪腐。为了彻底揭露吕夷简等人任人唯亲、朋比为奸的做法,范仲淹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并将吕夷简结党营私,提升贪官污吏的情况,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使宋仁宗一眼就看清了贪官污吏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又先后为皇帝书写了《帝王尚好》《选贤任能》等政文,使朝政存在的腐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整顿。
四胆:敢于用清官。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在抵抗西夏入侵中立下大功,调回京师任参知政事,领导“庆历新政”。范仲淹掌握一定权力后,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采取职能业绩评定和群众评议的办法,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了任职考核,很快一些庸碌、无能的官吏被罢免,一些主事刻薄、惯于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被整治,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管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同时,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只要是克己奉公者都被提拔到重要位置。同时,为保证官吏正确使用权力,他还上奏朝廷制定了官吏考核办法,为宋仁宗时期的国富民强奠定了基础。
五胆:勇于不留财。范仲淹为政清明,个人生活十分节俭,治家极严,儿子范纯仁结婚时,他听说未过门的儿媳要用罗绮做一副帐子,心中很不高兴,对家人说:“做帐子怎能用这么贵重的材料?我家一向节俭,决不能任其败坏家风。如果她敢带这样东西过门,我就当众把它烧掉。”他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平日如果没有宾客登门,家人吃饭,他不准上两样荤菜。家人衣食,只是够用。他始终坚持教育子孙要“知节俭,莫贪富贵”。晚年时,范仲淹没有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而是广置义庄、义田和义宅,用来赈济穷苦群众。如“义田”的情况大致是这样:范仲淹买了1000亩近郊经常丰收的田地,叫作“义田”,靠它来养活、周济许多同族中的穷人。每天有饭给他们吃,每年有衣服给他们穿。碰到嫁女、娶亲、天灾、丧葬等事情都有供给。挑选族中那些年纪大、品行好的人主管账目,按时公布收支。每人每天给一升米每年施舍的衣服,每人一匹绢。嫁女的施给十五千钱,再嫁的三十千钱;娶妇的施与三十千钱,再娶的十五千钱。埋葬死者施予数目同再嫁的数目一样,埋葬孩子送给十千钱。同族九十人住在一起的,从义田每年收入八百斛稻。拿这些收入,给那些聚居的人,充足有余,不会穷乏。丢官回家或者等候任用的人在供给之列。出仕做官的人停止供给。范仲淹一生忧乐天下,开一代廉政之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找不到,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以德行事”、“积德行义”的廉政主张,体现了一代名臣的崇高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