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时,有一个叫道研的道人放了不少高利贷,先前的郡县官吏常帮他催债。当道研来拜见苏琼时,苏琼当然知道他此来的目的、心思和意图,因此每次见到他便谈论道法,言语极其恭敬,使得道研多次前来,都没法说出替他讨债之事。道研的弟子问他原因,道研说:“我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中,哪有可能谈论地上的俗事。”历史上,羊续悬鱼拒贿的故事流传至今。苏琼也有悬瓜于堂拒受礼的做法记载于史书。南清河郡人赵颖,曾经做过乐陵郡的太守,八十岁后告老归家。有一天,他摘了两只新产的瓜,亲自送给苏琼。苏琼再三推辞不受,赵颖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下,苏琼于是只好把瓜留下,但却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也不切开吃。人们听说苏琼收了赵颖的瓜,都争先恐后来给他送新采摘的瓜果,来到门前一看,赵颖送的两只瓜还挂在梁上没有动,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好回去。家人对苏琼这样做也有点不理解,说:“不就是几个瓜嘛,何必这么死板,下次不收就行了。”苏琼却正色回答:“你们说说,世上哪有第一次乐意做而后再禁止的事呢?”
历朝历代为政清廉者,对收受别人的贵重物品都十分谨慎。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人们送他一个雅号“悬丝尚书”。当时县令袁毅官瘾很大,为求升迁,到处行贿,掌管官吏任免、考核的吏部尚书山涛,自然更是他行贿的对象,送上丝百斤,许多人都接受了袁毅的礼物,山涛不愿让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便先接受了,但“命内阁悬之梁上,而不用也”,后袁毅事败露,高官纷纷落马,唯山涛安然无恙。还有明代监察御史周新“悬鹅”的故事,把同僚送的香喷喷的烤鹅悬于室中,以后凡有人来送礼,便指指烤鹅摇摇头,从此再无人自讨没趣前来送礼了。悬鱼、悬丝、悬瓜、悬鹅——古人悬物示廉,既不损送礼人的面子,又保持了自己的名节,避免了落下受贿的坏名声,实在是两全其美的聪明做法。
4、礼仪谕民创和谐
苏琼还注意以礼仪教化人民,提倡节俭与和睦。南清河郡百姓乙普明兄弟闹分家,争夺祖田,各找证人,势如水火,争争吵吵,多年不息。苏琼知道后,将乙普明兄弟和证人找来,问明情况,耐心劝说:“世间兄弟难得,田地易求,假如争到了土地却失去了兄弟,你们的心情如何?”说着便掉下了眼泪,大家无不哭泣。乙普明兄弟磕头请求让他们出去再想一想,两人已分开住了十年,最终又住到了一起。
每年春季苏琼召集博学的儒生讲学,郡吏们的闲余时间,苏琼都让他们来读书,时人都把官衙称为学生宿舍。苏琼禁绝不合礼制的祭祀,教导百姓婚娶丧葬都要讲求节俭。养蚕的月份,他预先在全郡公布绵和绢的长度式样,徭役赋税的先后都有明确规定,每当国家收纳赋税、征派徭役时,苏琼总是最先把事情办好,其他州郡纷纷派人来取经。苏琼做了六年南清河郡太守,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
5、公正处事不徇私
为官者都应有一面明镜悬于心,苏琼的明镜上写的是“处事公道”,这也是他的一贯宗旨。他任南清河郡太守时,他的顶头上司裴献伯是济州刺史,两人的为政风格、治理方法大相径庭:苏琼以恩养人,施仁政恩惠,让百姓休养生息;而裴献伯则以严治人,喜用严刑峻法。有一次乐陵郡守房延佑路过济州,刺史裴献伯询问他自己在外面的评价。房延佑说:“只听见百姓说太守(指苏琼)好,刺史(指裴献伯)恶。”裴献伯听后心情不爽,并略带诋毁之意说:“被人称赞的不一定是正直无私的。”后来,皇帝发布诏令要各州举荐清正贤能的人赴朝廷效命。当苏琼被调至朝廷任职时,裴献伯很担心以前说过苏琼坏话而陷害自己,但苏琼不以裴献伯曾诽谤过自己而嫉恨,反而向朝廷陈述了裴献伯的政绩,请求提升他。人们谈起这件事来,都很敬佩苏琼的为人。
北齐天保年间,苏琼被起用为大理寺司直和廷尉,掌管刑狱,他重证据、重实情,使许多错案得以昭雪平反。那时,各地频频举报有人谋反。谋反是中国古代的第一重罪,获罪者必是牵连九族,满门抄斩,历史上因谋反罪屈死的冤魂不计其数。因此朝廷对举报谋反之事特别重视,派苏琼前去追查。苏琼澄清了许多谣传,使不少人免受其冤。尚书崔昂对他说:“你想立功名,应当慎重考虑。老是昭雪反逆,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前程开玩笑吗?”苏琼却严肃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受冤枉的人,并不是放纵叛逆。为官者怎能不秉公办事,只考虑个人的得失呢?”崔昂听后十分惭愧。朝廷的官员都钦佩苏琼高尚的为官之德,称赞他办事“既直且正”。
6、呵护民生不唯上
为官一方,爱民当为立身之本,亲民爱民是从政者的天职。北齐年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势族占据了富饶之地,“其时强弱相凌,恃势侵夺,富有连畛亘陌,贫无立锥之地”。老百姓担负着沉重的田租户调,以及兵役、徭役,还受到高利贷的盘剥,不少地方的农民被迫典卖土地,甚至逃往他乡,生活苦不堪言。但在苏琼任南清河郡太守期间,郡内百姓却过着安定的生活,没有一个人外出逃亡。遇上灾年,他想方设法救济灾民。有一年,郡内突发洪水,田园被淹,庄稼无收,断炊者无数。为拯救陷于水灾的百姓,苏琼决定召集郡中尚有余粟的人家,由自己向他们贷粟,赈济灾民。但州府仍要向百姓征收租税,并反复追查贷粟事件。郡主簿对苏琼说:“贷粟之事,虽是怜悯饥民,但要是上头怪罪下来,你可担当不起。”苏琼说:“我一人获罪事小,千户受罪事大。”他上表陈述详情,获准免税,使当地人平安地度过了灾年。老百姓都感激地说:“府君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朝廷曾有规定,淮河两岸的商贩不得擅自渡过淮河进行贸易。有一年淮南发生饥荒,苏琼上奏朝廷,请求让淮南的人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的百姓又受饥荒,他又请求让他们到淮南买粮,于是淮河两岸可以贸易来往,两岸百姓都得到了好处,后来淮河两岸的物产,还运到了黄河以北。苏琼在社会上的声誉非常高,北齐灭亡后,他又被北周朝廷任为博陵太守。
纵观苏琼为官之生涯,可简要概括为“清廉、勤政、爱民”六字。清廉侧重于德,勤政侧重于能,而这两点都以爱民为根基。是否爱民为民,呵护民生,这也是历代清官贪官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