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人篇-伯夷 白薇压珍馐,诚信齐日月

中华诚信故事[电子书]

这天,二人走到一座山的脚下,听当地人说,此山是最先见到太阳的山,所以叫首阳山。他们在路上听从朝歌方向来的人说,周武王与姜太公率领大军,与盟津会上的八百诸侯一起东伐商纣。经牧野之战,商纣派出迎战的大军临阵倒戈,周武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统治中国六百年之久的商王朝土崩瓦解,纣王也自焚而死。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周朝,四方诸侯纷纷归顺。天下太平,海内称庆,社会气象为之一新。而伯夷和叔齐却呼天抢地,一边为纣王悲伤,一边为不能为纣王尽忠而深感羞耻。他们发誓永做殷商的遗民,隐居首阳山而不出,更不再吃周朝的一粒粮食。

不久,他们从山外带来的粮食就吃完了,叔齐问伯夷:“兄长,粮食已吃光了,我们今后该如何生活?”伯夷望着弟弟,想了半天才说:“我们到山里寻些野菜充饥吧。”两个王子,哪里认识什么野菜,在山里找寻半天,也一无所获,倒是累得精疲力竭,瘫倒在地。这时,远处传来一位女子的山歌:“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歌声婉转优美,这首歌后来被孔子搜集整理后编进了《诗经》。通晓音律的伯夷、叔齐,一下子被这优美的歌声吸引,寻声望去,只见一位美丽的山姑正提着篮子在采野菜。二人站起身来,向那女子走去,他们向女子施礼后,问她在采什么,女子说:“我采的是薇菜啊,我们当地人也叫它野豌豆,它的嫩茎和叶可做菜,种子可以做粮食。”二人一听,赶紧从女子篮子里抓起一把仔细辨认,高兴地说:“苍天啊,我们兄弟二人有救了。”看到他们虽衣衫褴褛,却又气质不俗,女子不解地问:“你们为什么流落到此啊?”二人告诉了她缘由,女子知道这是两位在山中避难的王子,对他们十分敬重和照顾。兄弟二人常常一边采薇,一边唱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从此二人在女子的指点下,认识了不少野菜,以此充饥,暂时解决了基本的食物问题。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冬天,山里的野菜越来越少,大雪封山,伯夷、叔齐已有几天没吃的了,他们只好再去找那山姑,想从她那里知道哪里还能找到充饥的野菜。山姑告诉他们冬天已无什么野菜可采,而且忍不住提醒他们现在这山已经是周朝的地界了,并叹气说:“你们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可现在这山里的一草一木都已经是周朝的了,你们可怎么办呢?”二人一听,一下子陷入绝望,发誓不再出去采食野菜了。不久,他们便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死后,当地人把他们埋葬在首阳山。他们“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饥饿而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古今不少贤达志士,于是便把他们的故事到处传诵。孔子、孟子尊称伯夷、叔齐为圣贤,历朝历代对伯夷、叔齐尊崇之至。秦汉时期,当地百姓就在首阳山重修伯夷、叔齐之墓,并修建庙宇,凿洞塑像,举行祭祀活动。

伯夷、叔齐墓地庄严肃穆。墓前有石碑,石碑正中是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篆书“百世之师”和楷书“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两边的对联是“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是“高山仰止”。在墓地后面的山崖下,修建有供奉伯夷、叔齐的清圣祠大殿。殿内供奉的是由雕塑家何鄂女士根据唐代著名画家李唐《采薇图》而塑造的伯夷、叔齐像。殿门口有一副笔墨拙朴的对联:“几根瘦骨头支撑天下,两张饿肚皮包罗古今。”

渭源首阳山自伯夷、叔齐隐居后而出名,千百年来,凭吊、祭奠伯夷、叔齐者络绎不绝,且延续至今。象征高风亮节的夷齐祠也遍及全国,传诵着中华民族知礼守义的故事。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