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故事-康熙帝南巡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因所建年号称康熙,人们惯称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曾六次南巡,故事多多,这里只能作简单的讲述。

先讲一个锅巴汤被康熙帝南巡时命名为“天下第一菜”的故事。

据说有一年,清朝的巡抚宋牧仕,游览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被山上的景色所迷,特别是那山前山后的梅树,花开时节,繁花似雪,暗香浮动,微风过处,香飘数里。于是,在邓尉山的崖壁上,巡抚题了三个大字“香雪海”。

此事传到康熙帝耳中,他游兴大发。这年一开春,他就来到苏州。他卸去龙袍,换上微服,带了几个随从直奔邓尉山,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消失在梅花盛开的世界中,把随从抛得远远的了。

时近中午,康熙帝这才感到饥肠辘辘。可是,他东转西钻仍是出不了梅林。这时,他已饥渴难忍,便径朝一个方向拼力走去。终于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村落。走进小村庄,他遇见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妇人,可有东西充饥?”

农妇见来人饥渴难忍之状,就将他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午饭后已是饭光菜尽了。农妇想了想,便摘下一只饭篮,取出几块黑乎乎的锅巴,锅内放一些油,待油沸,就将锅巴往锅里一倒。只听“嚓啦”几声响后,农妇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转眼间,农妇已将锅中之物全部捞出,盛给来人吃了。

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帝吃后竟赞赏不已,一时兴发,将此菜题名为“天下第一菜”。于是,很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身价倍增。

据正史记载,康熙帝的六次南巡,依次为:1684年、1699年、168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按年号计,当在康熙二十三年至四十六年之间。

我国的皇帝有“巡幸”的惯例,无论是“暴君”或者是“贤君”,都有巡幸的记录,巡幸的目的各不相同。康熙帝的巡幸也自有他的理由和目的。

他南巡的理由,说是为了阅视治理黄河工程,体察民情。这也符合实际。当时,黄河经常决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也影响社会安定。康熙帝把治河、三藩和漕运列为重点解决的要事。但这也不是主要的目的,康熙帝最关心的是南方人心的向背,特别是知识分子对清朝的看法。江南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地方,人才荟萃,物宝天华,这也引起了康熙帝对南巡的兴趣。

康熙帝派身分为满洲世仆的曹玺、曹寅、曹嫒世为江宁织造,李煦为苏州织造。两家经常向康熙帝汇报南方官场、民间的情况。织造府实际上是情报站。曹寅曾经上奏向皇帝请安谢恩,感谢擢任他为两淮巡盐御史,并请求觐见。康熙帝手札复信说:“朕体安恙,尔不必来,明年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又说:“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并告诫:“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从谕旨的口吻看,他更加关注的是南方的政治情况。

康熙帝第一次南巡,从京师出发,在河道总督靳辅陪同下,到黄河北岸视察黄河各个险要工段。他指令靳辅在黄河南北两岸增修堤防。后又到清河县,参观天妃闸,康熙帝发现水闸附近水势湍急,授意靳辅改为草坝,另外在七里、太平两地,增筑两闸,以分水势,减轻天妃闸的压力。自苏州、江宁回京途中,经过清河县时,又检查了黄河南岸的水利工程,谕令靳辅要妥善筹划,不要让黄河水倒灌运河。在以后的南巡中,康熙帝先后视察了高家堰、天妃闸、归仁堤、翟家坝、钱塘江海塘等治河工程,并与靳辅讨论治河方略,还直接向治河民工船夫了解治河情况。有次到高邮,他登岸步行十余里,沿途询问父老疾苦。最后一次南巡,靳辅去世已十多年,康熙帝亲眼看到靳辅治河的成绩,称赞不已。

康熙帝南巡,经常检阅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南巡中,他还对将领广施恩惠。巡江营守备潘承家,被康熙帝接见后,便提升为总兵。江南提督张云翼,是平定三藩和漠西蒙古时屡立战功的名将张勇之子,康熙帝接见他时说:“你脸比以前更瘦了。”张云翼回答说:“因病了几次,所以瘦了。”康熙帝说:“我有好药,你怎么不讨呢?”张云翼回答说:“皇上没有赐,不敢擅讨。”康熙帝说:“你不比别人,要什么只管讨。”回行宫后,他还惦记着此事,便派太监赐给张云翼御药、砚台、御用过的衣帽和马匹。

康熙帝南巡,还觐谒禹陵、明太祖陵;觐孔庙,亲书“万世师表”匾额;祭祀历代先贤、名宦、忠烈的祠堂,并亲书子路、吴太伯、董仲舒、周敦颐、范仲淹、苏轼、欧阳修、陆秀夫等人的匾额,悬挂于他们的祠堂门上。康熙帝南巡到浙江,曾召试诸生七十二人,并选江南的举人、贡生、生员、监生入京深造。此外,所巡幸的地方,都屡次蠲免钱粮,以此来笼络汉族士绅和老百姓。

康熙帝六次南巡,扈从仅三百人,费用不扰地方和民间,从内库中开支。所经地方,不许沿途修建行宫,不准用彩绸。凡地方官借皇帝南巡之机敲诈勒索者,以军法论处。第二次南巡时,康熙帝看见了沿途的彩绸、彩布,立即告谕:凡所经城邑,一律禁止。有一次,御驾抵达山东、杭州等地,正逢麦收季节,老百姓一路欢迎的有数十万众,康熙帝恐践踏庄稼,立令停止迎送。

尽管三令五申,康熙帝和地方有关人员还是有违例的。康熙帝在游览长江南岸的金山寺时,当地官员摆佳肴一百桌,送给皇帝珍品古玩、孤本书籍等,康熙帝居然不加制止,礼品全收。

康熙帝南巡还是有节制的,他以后继位的乾隆帝南巡,据统计,仅费用就超过康熙帝十倍。民间有许多“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传说。康熙帝六次南巡,对江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与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巡幸游乐的皇帝相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