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故事-雅克萨之战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明朝末年,沙皇俄国趁清兵入关进驻中原,无暇顾及东北边防之机,入侵我国富饶美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黑龙江北岸的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今漠河以东,黑龙江北岸),在那里垒堡筑城,企图霸占中国领土。所到之处,屠戮无辜,焚毁民居,劫财掳人。顺治八年(1651年)六月,沙俄攻占雅克萨村时,一次就淹死达斡尔族男子六百六十一人,掳去妇女二百四十三人,儿童一百一十八人。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当地达斡尔人自发组织起来,抗击沙俄。康熙帝亲政之前,清政府曾派兵七次大规模反击沙俄入侵,狠狠打击了侵略者,还击毙了侵略军头目斯捷潘诺夫,但未能遏制沙俄继续进犯的势头。他们采用两面手法,一面派侵略军蚕食中国领土,一面派使臣到北京恐吓讹诈。

对于沙俄的侵略行径,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决定出兵反击。他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派大理寺卿明爱去与雅克萨的俄军交涉,建议他们撤走,但他们置之不理。康熙帝于1682年乘赴盛京(今沈阳)拜谒太祖、太宗陵墓之机,亲临边境,实地考察。他派副都统郎谈等以打猎捕鹿为名,抵近雅克萨,侦察雅克萨一带的地理形势和水陆交通。并派户部尚书伊桑阿赴宁右塔造大船,加固墨尔根、齐齐哈尔两个城堡,疏通粮草运输线路,同时派出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等得力将领统兵到瑷珲、呼玛等地建城驻兵,屯田开垦。

1683年,康熙帝任命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派官员到吉林修造战船和运粮船,开辟由盛京(今辽宁沈阳)到瑷珲之间的水陆联合运输线,修建从吉林到瑷珲的驿路,征集可供大军三年需用的粮食和牛羊。此外,还给黑龙江驻军配备福建藤牌兵和使用火器的兵员。历经三年,作好了反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的准备。

临战之前,康熙帝仍然先礼后兵,致信沙皇彼得一世,希望他迅速撤回入侵雅克萨的军队。可沙皇置清朝大度于不顾,不仅拒绝撤军,反而向雅克萨派将增兵,加拨军粮武器,加固防御工事,企图长期盘踞。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康熙帝派都统彭春、副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率满汉水师、步兵一万五千人马,沿黑龙江水陆并进。六月,直抵雅克萨城下。彭春向俄军守城头目托尔布津发出写有满、蒙、俄三种文字的通牒,晓谕其立即撤军。托尔布津无视清军最后警告,毫无撤军迹象。彭春依靠当地达斡尔族居民的帮助,查明城防情况,决定明攻城南,暗攻城北,用火攻城。他令兵士于城南堆筑土山土壕,派众兵士朝城中放箭,吸引守城俄军兵力。夜间悄悄向城北运送红衣火炮,趁俄军兵力集中到城南之机,突然发炮轰击。城北城楼被火炮击中,烈焰腾腾,映红夜空。俄军被轰毙烧死多人。黎明之时,清军又在三面墙下聚集薪柴枯草,要点火焚城,城西唯一水路又被清军战船布满。托尔布津惊慌失措,忙叫部下扯白旗投降。清军对降兵宽大为怀,允许七百多降兵携带武器财产回国,警告不得再生滋扰。托尔布津满脸懊丧,率残兵败将悻悻而去。副将巴什里等四十五名不愿回国的俄军归附清军,均受优待。一百六十多名被俄军扣押的中国人质全部释放。清军平毁雅克萨城,回师瑷珲。

战败的托尔布津得知清军并未守城的消息后,又卷土重来,于当年八月率兵再次偷偷开进雅克萨城。沙俄陆军大佐皮尔顿从莫斯科调来大炮增援。俄军再次进城,驱赶百姓,重修城堡。他们沿城三方,筑起高二丈、宽二丈八尺的新环城高墙,于城墙外挖掘又深又宽的壕沟,企图长期固守。

康熙帝得知沙俄重占雅克萨,于1686年三月,令萨布素率军再次讨伐,彻底清除沙俄侵略者。清军分乘一百五十艘战船,溯江而上,进抵雅克萨。托尔布津自恃大炮威力无比,弹药完备,军粮充足,城防坚固,显得格外趾高气扬。清军晓谕托尔布津撤走,他非但不撤,反而四次派兵出击,用大炮轰击清军。清军奋起还击,一次次击退俄军。开战后的第五天,正在塔楼上耀武扬威的托尔布津被清军大炮击中,炸断左腿,数日后伤重死去。萨布素为避免伤亡过重,采取持久固守的战术。清军掘壕筑垒,打退俄军无数次出击,并断绝城中水源。如此持续围困三个多月,俄军大多病死战死,八百多人仅存六十余人。加上弹药粮食消耗殆尽,不得不放下武器,请求谈判言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清政府全权代表索额图与沙俄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进行边界谈判。九月七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边界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河、岭以南的土地属中国,河、岭以北的土地属俄国;拆毁雅克萨驻点,撤走俄国军队,中俄两国居民可持护照进行边境贸易。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通过谈判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是中国的领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国的内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加强了巡边制度,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地防止了沙俄的再度入侵。

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中俄双方代表又在波尔河畔举行了划定中俄中段边界的谈判,于七月十五日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中俄双方又于1728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式签订了《恰克图条约》,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以恰克图为中心,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宾达巴哈。这段边界目前大部分已成为俄蒙边界。条约签订后至鸦片战争前的一百多年间,沙俄虽然野心勃勃,经常进行蚕食,但因为中国国力较强,沙俄的侵略没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