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故事-西晋尚奢斗富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平吴之后,原东吴四州、四十三郡入晋版图,五十二万余户、二百三十万人口入晋户籍,晋朝国力大增。武帝宣布改元太康,下诏划全国为十九州,一百三十七郡,罢州郡兵以示天下太平。又改屯田为占田、课田,颁布户调制,规定丁男(16—20岁)年纳绢三匹,绵三斤;女子、次丁男(13—16岁、61—65岁)减半;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此外男子课田五十亩,女子二十亩,另交田租。尽管百姓仍如牛负重,但毕竟摆脱了战火袭扰,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所以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不出数年,国家经济获得发展。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代表士族地主当政的司马统治集团很快便显出腐朽贪婪的本性。晋武帝后宫原有宫女数千人,灭吴以后,又挑选吴宫美女五千人,整天宴饮作乐,过着荒淫无耻、纵情享乐的生活。晋惠帝司马衷,更是只知玩乐,不懂民间一点疾苦。有一年闹饥荒,饿死无数百姓,他竟惊异问道:“这些人为何不食肉粥?”

皇帝如此,自然上行下效,整个豪族地主阶层,竞相效尤,无不以豪华奢侈为荣。太尉何曾,每日餐饮耗费近万钱,还嫌“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珍美,一日之供以钱二万”。晋武帝驸马王济,用人乳喂幼猪,蒸炖的乳猪肥美异于常味,受晋武帝赞赏。此种竞尚奢华的社会风气,成为西晋士族政治的一大特征。下面所要讲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丑剧,正是士族官僚地主糜烂生活的写照。

石崇乃司徒石苞之子,从小就刁钻,长大后更是奸猾贪婪。他在平吴中立功封侯,后又任荆州刺史。此间,他一面公开勒索百姓,一面暗中派部下扮作江洋大盗,专门拦劫过往巨商以及域外进贡船只,再加上世代残酷剥削遂成暴富,拥有大量珍宝、金钱、田宅及八百多名奴隶。家中仅水碓便有三十多处,农民借他的水碓舂米,便要收取高额舂税,扣下许多白米。

王恺是武帝的舅父,被封为山都郡公,领有一千八百户封地,官至骁骑将军、散骑常侍。他同石崇一样,也拥有大量财富,过着寄生生活。他平常生活“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连家中厕所,都有衣着华丽的女婢端香服侍,为入厕的达官贵人擦洗更衣。

王恺、石崇二人互相争豪比富,变着花样炫耀自己,压倒对方。王恺家用麦糖洗锅,以此向石崇炫耀。石崇家便用白蜡当柴烧,压倒了王恺。王恺不服,出门时,在道路两旁用紫丝布作屏障,全长四十里,用布成千上万匹。石崇听说,出门时便用锦锻作屏障,全长五十里,又压倒王恺。王恺用赤石脂抹墙,将房屋弄得富丽堂皇。石崇便用花椒粉和泥抹墙,房屋芳香扑鼻,又胜过王恺。

晋武帝见舅父王恺与石崇斗富,不但不加制止,居然还帮助王恺去斗石崇。他赐给王恺一株高二尺许的珊瑚树,此“树”似树非树,似玉非玉,两根主干上生出许多奇特枝桠,通身如红宝石般闪光。武帝说:“此树名称珊瑚树,生于海底,最不易得,属外域贡品。石崇见了必定甘拜下风。”王恺得珊瑚树,高兴至极,得意洋洋将石崇请到家中观赏。岂知石崇见是株珊瑚树,仅微微一笑,顺手抄起一只铁如意,猛地一挥,将珊瑚击得粉碎。王恺气急,窜上去抓住石崇,怒吼道:“你嫉妒我宝物,太卑鄙!此为皇上所赐……”未待他嚷完,石崇便轻蔑地看他一眼,轻轻地将他的手拨开,冷冷地说道:“犯不上如此恼火,我赔你便是!”说罢一摆手,让侍从回家搬取他收藏的珊瑚树。大大小小的珊瑚树一一搬来,摆满了大厅,其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株株色彩鲜艳夺目,像王恺那般二尺多高的更多。王恺一时眼花缭乱,瞠目结舌,好一阵才缓过气来。王恺又一次比输了。

从此,石崇名声大震,盛传他家珠宝多得如砖头瓦块一般,可谓京中首富。

当时大臣傅咸向皇帝上书,指出奢侈危害。书中言:“值得侈之害,甚于天灾。”此话说得十分透彻。天灾有限度,而相互比赛奢侈,就如无底洞一般,无有止境。

王恺、石崇这般豪强地主,不仅挥霍财富如粪土,而且轻视人命如草芥。王恺和石崇为表示自己阔气,还常常大宴宾客。王恺请客人饮酒,要美女在旁吹笛,如果稍有失韵走调,便将美女拉出去杀了,而王恺颜色不变照常饮酒,如同没事一样。石崇叫美女劝客饮酒,如果客人不高兴饮或饮得不多,便杀劝酒美女。在一次酒席上,石崇请官僚王敦饮酒。王敦故意不饮酒,石崇便一连杀了三个美女。

西晋统治阶级为了满足他们奢侈腐化的生活,自然要广开财源。他们除了加强对人民的剥削以外,还想各种办法来掠夺财富。有违法霸田的,有催租逼债的,有为官经商的,有贪赃受贿的。

司徒王戎通过垄断经营,贪污勒索,积累了巨量钱财,田园遍布天下,可他每日晚上还亲自和老婆在灯下拿筹码算账,斤斤计较,锱铢必争。

更为奇特的是,晋武帝这位开国皇帝竟然也做起生意,不过他与别的官僚不一样,他所做的是无本生意——卖官。

原来,此时选拔官吏实行从曹魏时沿袭下来的“九品中正制”。凡想做官的,需先由各级“中正”(官名)评定出品级,再按品级任用。各级“中正”多为士族把持,士族子弟做官容易。不过要到朝中来做大官,就非得皇帝“钦定”不可了。于是,一些士族使用车子装上金银直接送进宫去,武帝则来者不拒。往往夜里收了金子,第二天就封下官来。难怪有人说,封建时代的皇帝,便是国家最大的地主。

西晋统治阶级贪得无厌,荒淫腐朽,人民生活痛苦难言,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出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的惨象。于是,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后来事实证明,西晋只维持了短短十多年的安定局面,统治阶级内部就先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