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铸造雌雄剑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春秋时期,在生产工具的使用上,我国人民在逐步地向石器和木器告别,而能使用铁器了。铁器的发明和使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非凡。你可以比较:同时翻土,一个用铁耒,一个用木耒;同时砍树,一个用铁刀,一个用石刀;同时缝衣,一个用铁针,一个用骨针。——很显然,两者的效率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时,铁器在逐步推广,翻地耙田,也已由人力牵引改为牛力牵引,牛耕技术的发明使我国人民受益到今天。科学技术在那时已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如数学这门科学已经独立,乘法口诀已经总结出来。天文学发展突出,公元前613年7月,鲁国的天文学家们就观测到了彗星扫过北斗;日食、月食现象多有记录;历法计算也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这时,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这里讲一个与当时铜铁冶炼技术有关的故事。

有一天,吴王阖庐练剑时,突然觉得他的青铜剑剑身笨重,剑口不锋利,就停止练剑,找来谋士,要求尽快再铸宝剑。

谋士四处求访,终于得知就在吴国有一对夫妻,丈夫名叫干将,妻子名叫莫邪,善于铸造宝剑。他就把这对夫妻找来,要求他们为吴王铸造一把宝剑。

为了完成任务,干将离别妻子儿女,跋山涉水,到处寻觅,才找到了质地优良的材料。可是,冶炼时不断出现问题,铸造一次一次失败。干将为了提高温度,使用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仍然达不到火力要求。橐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用牛皮制成的大口袋,它的一端装着竹管,通进鼓风炉,一端装着陶制的把手。鼓橐就是鼓动把手,把大量的空气压进生着炭火的炉中,以增加炭火的温度,促使矿砂熔化。鼓风炉越大,装的橐就越多。这干将使用年轻的男女三百人,仍认为达不到炼宝剑的要求,你可想而知,他对宝剑的要求是多么“苛刻”。这样,一晃三年过去了,宝剑还是没有铸成。干将十分着急,他知道再不按期交出宝剑,全家就会被吴王处死。莫邪提醒丈夫说:“我听说要造出神妙,就要作出牺牲。”干将想起当初他的师傅造剑,很长时间达不到效果,后来,气急之下自己投身炉膛,才炼出精美的宝剑。他把这件事说给妻子听了。妻子莫邪为了使丈夫和子女不受伤害,在一个晚上,毅然投身熊熊的炉火之中……

宝剑终于出炉了。这是两把光芒四射、纯青透明、锋利无比的宝剑!这是生命的化身!干将心中难过,为了纪念妻子,他把宝剑分别取名“莫邪”、“干将”。它们便是著名的雌雄剑。

干将将雌剑献给吴王,吴王大怒,责骂他说:“你铸剑误期,耽误了国家大事,按法当斩!”最后将干将处死。后来,干将的儿子长大成人,他携带父亲留下的雄剑“干将”,闯入王宫,砍下了吴王的头颅,为父母报仇雪恨。

这是个传说故事。历史事实是,吴王阖庐是被越王勾践打败后,负伤发病而死,并非死于雄剑。尽管是传说,但它却反映出春秋时期我国冶炼技术的发展水平很高,工匠们为了提高技术水平,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我们在前面所说的越王勾践剑,在现代出土后,仍然寒光逼人,锋芒锐利。只要你轻轻一划,十几层纸立即就被割透。这说明春秋时期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据我国古书记载,当时铸造武器多用“美金”,铸造农具多用“恶金”。美金就是青铜,恶金就是铁。在《子产刑鼎》一篇中,说子产用铁铸造了一个大鼎,鼎上铸着法律条文。而铸鼎的铁是从民间收集来的,可见铁器在郑国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

到了春秋晚期,我国人民已经能炼钢了。1976年,在湖南长沙市的墓葬中,发现了那时的一把钢剑,所用的钢是含碳量0.5%左右的中碳钢,可能进行过热处理。这使得我们猜想,传说中的雌雄剑,已不是一般的青铜剑,而是一把工艺复杂异常的钢剑。

铁的发现和广泛使用,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下一篇 三家分晋
  • 上一篇 大思想家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