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房子里

国史(中华故事全书)[电子书]

悠悠万年又过去了,这期间一定还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待考古学家的继续发掘和发现。到了离现在约有六七千年时,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半坡村,有一个氏族公社的村落,村前濒临河流,村后背靠高原,中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半坡村氏族公社的成员就居住在这里。

我们的祖先早已从洞穴中搬出,能够到地面造房屋了。

这里借用考古学家在半坡村遗址的发现材料,可以这样地给他们勾画一幅生活图景:

在一间用木柱撑起来的圆形的房子里,许多人围坐在灶炕的四周,灶炕的木材正在熊熊地燃烧着,一只野猪被放在火舌上烧烤,有人边翻动边用石刀剥肉吃,也有人吞食磨碎的谷粉,咀嚼着现炒起来的蔬菜,还有人在撕碎一条干鱼往嘴里送。勤劳的祖母借着火光不断地转动着纺织轮,戴着玉石耳坠的姑娘们把理得整齐的野麻纤维不断地送到祖母身旁。坐在祖母对面的母亲手中拿着一把骨铲,正在比划着讲述她的劳动经验,几位小伙子正在出神地听着……

这仅仅是黄河流域我们的祖先无数幅原始生活图景的一幅。

这时,他们已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是一种集体生活组织:氏族里的成员都是亲属,他们住在一起,劳动工具和劳动所得都归集体所有,他们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由于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家畜饲养以及原始农业生产,可以保证生活来源,而男子主要从事狩猎,常年在外奔走,不能经常保证生活来源,因此,妇女处于领导地位,受到尊敬。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在氏族公社里,氏族的首领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邻近的几个氏族联合组成部落,几个部落联合组成部落联盟。领导人都经推选产生,他们没有特权。

半坡氏族公社村落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半坡氏族成员居住的房子有圆形的和长方形的两种。房子是用木材和泥土建筑起来的。房子附近挖有地窖,可以贮藏杂物。房子里有陶制的日用器皿瓮、罐、钵、盆、碗、瓶等等。这些陶器上画有人面、鱼兽等图形,有的还刻有符号,它们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这时他们已经发明了制陶技术和纺织技术,兽皮做衣服已为布料所取代。

他们在这时已经懂得人工栽种谷物和人工栽培蔬菜。他们把重要的劳动工具石斧、石锛和石刀磨得更加光滑锐利,而且能够制造骨锄和骨锯。你说说,骨锄锄地和石刀耕地相比较,前者在速度方面要快多少倍?用骨锯来锯断树木比用石斧来砍伐树木要快多少倍?有人说锯子是春秋末期的鲁班发明的,又有人说在陕西周原发掘出西周中期的一把骨锯,这骨锯比鲁班至少早四百年,其实锯子早在我国的原始社会就已有了。

我们的祖先在这时的发明相当多:他们用鱼钩钓鱼,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捕猎飞禽走兽。他们用弓箭远距离射击平地上的走兽、射杀空中飞鸟和水中游鱼。可见,弓箭开始并不用于人类战争。捕来的活着的鸟兽,一时吃不完,他们懂得留着、养着等到下次再吃,这样他们又学会了饲养,如狗、猪、水牛都是这时开始驯养的家畜。

这样的氏族公社在我国黄河流域已是有大有小,星罗棋布。这是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黄金时代”,即繁荣时期。

在我国的江南地区,进入繁荣期比半坡氏族还约早一千年。作为江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河姆渡氏族,是考古学家在今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村发现的。

河姆渡氏族成员住在干栏式木构房屋里或住在立柱式地面木屋里。干栏式建筑又称为桩上建筑。这种原始住宅是用竖立的木、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再在底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在生产工具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当时的人们能将粗大的树木加工成适用的方木桩、木板,并做出榫卯、企口,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直到今天,我国西南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居住在这样形式的房屋里。

河姆渡氏族成员已经懂得人工栽种水稻,水稻成为主要粮食,这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在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种植水稻的工具——骨耜(一种带把的骨锹)和耒耜,这说明我国在这时就已进入耜耕农业阶段,我们的祖先已完全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作方式。

河姆渡氏族成员还能制造独木船或以木排代船,是他们最早发明了水上运输工具。他们制造独木船时,除了用粗笨的石器进行砍、劈、挖、凿之外,还要借助于火烧。他们把大树砍倒,截取其中的一段,将需要刳去的部分标出,周围敷上湿泥,用火烧烤。然后用石器将烧焦的部分挖去,再用火烧,烧了又挖。这样反复进行,在火与石的轮番作用之下,造出浑然一体的独木船来。

可以想象,那时谁拥有一只木船,谁就拥有了新生活。

住在房子里的中国原始人,比住在树上和洞里的猿人要方便、安全得多。人类定居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