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两日游

百年百篇经典游记[电子书]

如果灵岩山常常让我们记起远古美人儿,天平山却更多地叫我们怀念近古的民族英雄。这山距灵岩不过十余里,景象却是完全不同。你到天平,不必像在灵岩那儿,须步步深入,才能渐入佳境。这儿高树参天,郁郁苍苍的气势,一下子就抓住你的心。有很多枫叶树,传说为范仲淹的后代种的。高飞在树梢上的苍鹰,也为此地壮色不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范仲淹的名言,吐露出怎样的胸怀!想他当年镇守延安的时候,西夏不敢来犯,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是何等慑人的气魄!后世为了纪念他,在山前立了一个高义园石坊。石坊的结构很简朴,上面露冷苍苔,眼见得年代久远了。坊前一棵大枫树插天直立,据说是文征明种的,枝叶繁茂,藤萝攀附,足有四百年了。从这儿经过曲折的石桥,步入来燕榭。这儿有一间精舍,说是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的书房。唐生在苏州,文、祝二人生在常州。三人过从甚密,常凑在这儿写诗文,大概可信的。凭窗而望,眼前是一池凋残的荷花。已经是秋天,但是蝉声不断,仿佛要叫得盛夏常留人间。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这是从上边高义园飘来的。园里有两株高大的桂树,枝上正有农民在采桂花。我们带着桂香,入寤言堂,度听莺阁,越逍遥亭,过白云塔,登上数十磴石级,爬上一线天。这儿,巨石削壁直立,中有裂缝,露出一线青天。必须略微侧着身子,才能穿过去。迎面有飞来石、鹦鹉石,回顾又有五丈石,都是按照它们的形状、姿态和大小取名的。这些名目本来不无意趣,可惜给无聊文人刻字题名,既杜绝了想象,又破坏了天工。我很快跳上了不规则的石级,沿路踩着丛生的茅竹和冬青,向上跑去。山上有垒垒的巨石,或如猛禽,或如怪兽。我倒宁愿站在它们跟前,随意为它们取些名目。这儿不像灵岩本色。前边一带起伏的山峦,锁住了视线,望不见太湖,也望不见苏州城。

虎丘和留园

曹雪芹写《红楼梦》,故事是从苏州的阊门开始的。很想看看这个地方,却不知阊门外边就是虎丘。苏州人满可以自豪,前人不但给他们留下了丘壑、园林、庙宇、泉石,而且直到今天,许多遗迹还在为他们点缀景色。一块极普通的石头,中间裂一道缝,人们指着说,这是吴王当年的试剑石。又一块极普通的石头,倾斜着卧在路旁,人们指着说,这是当年唐伯虎等秋香的枕头石。还说什么在这枕头石上,摆三块小石片儿,看看它们掉不掉下来,如果不掉下来,就会生儿子的!再有一块半截圆柱形的青石,上边放着一个半圆形的石块,人们又指着说,这是当年生公(神僧竺道生)讲道、顽石点头的地方。真的也罢,假的也罢,要是离开这些极有风趣的故事,谁会去注意这些毫无特色的顽石?

虎丘是吴王阖闾的葬地,进断梁殿正门,过石拱桥、真娘墓(就是白居易诗里所说的“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的地方),有一块方圆十多丈的大石坪。据说生公于此说法,有近千人坐在石上听道,因此叫做千人石。又据说吴王夫差埋葬了父亲,怕筑墓的匠人走漏消息,就将匠人统统杀死,埋在石坪下面。这说法大致可信,过去统治者杀人灭口,或杀人殉葬,往往是数以千百计的。不管这个悲惨的往事,这儿的景色倒很叫人神往。一座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下有一道石门;穿过石门,就是相传为吴王藏剑的地方——剑池。剑池周围石壁俘叮锁住一池绿水,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看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悬在半空,有薜萝之属,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这儿很清凉。石壁上端是苍苍黄黄的苔藓。只有走在桥上,才更能领略人工和自然结合得多么巧妙。过桥经过一处僧院,进入云岩寺。寺很简陋,建筑上没有什么特色。但是你决想不到,它倒有很值得骄傲的历史。从宋到清,七百年间被毁七次,每次它又从灰烬里站起来。虎丘的景色也许到这儿才最令人胸怀开旷。眼下是古老的苏州城,起伏不平的屋脊一直延伸到远处,那儿正升起向晚的烟雾,沉沉的雾气里耸起北寺塔、瑞光塔和双塔,塔尖上正染着夕阳的余辉。这时你会忽然领悟,塔在中国建筑中起了多大的调节作用?除了它本身结构的美,它在平面延展的建筑群中犹如奇峰突起。没有塔,我们的老式建筑就显得平板了。这时候又好像听到钟声,但这不过是错觉,周围很静,那隐隐的叮声也许是风吹动了楼角的铁铃。转过头来,看到远处一带山峦,一层淡似一层,一直淡到若有若无的地方。要是微微眯起眼睛,它们就好像浮动起来,奔驰起来,一直奔到太湖里去。

  • 下一篇 雾瀑观虹
  • 上一篇 苏州街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