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万石岩

百年百篇经典游记[电子书]

苏晨

我几次到厦门,住处都近万石岩。在厦门每天早起,没事必先登一趟万石岩。

万石岩方圆约四平方公里,去市区不过一华里左右。从厦门宾馆和虎园宾馆去,便是眼皮底下的事了。从华侨大厦去,也多不了几步路。

望着陈毅元帅题的“先烈雄风永镇海疆”八个镏金大字的那座高高的烈士纪念碑走,右面紧挨着就是万石岩的正门了。门边有一块大作家茅盾题的长条招牌,这可难得少见。进大门八字分开有两条缓坡盘山路,精力过剩可以跑步登山,还嫌不过瘾可以抄小路直往山上攀,反正可以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大清早来个舒心顺遂,好不快活人也!

这天我又一早来登万石岩,雾气挺重,万石岩像浮在虚无飘渺间,心想这大约就是所谓“狮山晓雾”景色的标准相了吧?“连朝宿雾锁嶙峋,道是狮山认未真。”这是谁的诗句?清代乾隆年间厦门诗人张锡麟的诗句。

我独自一个人往上登。真成问题,近万石莲寺,忽然下起雨来。我也没带雨具,只得紧跑几步躲进万石莲寺的山门门廊避雨。

见楹联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题的:

一句弥陀声传鹭岛

千年常住业绍庐山

联语是称道会泉法师中兴万石莲寺的。据说这座禅寺是唐代由陈士通初建,明末经维信法师扩充,清代康熙年间又由施琅重修,这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再由会泉法师成其为现在的规模制式。我读了弘一法师的楹联,很赞赏他这位律宗和尚给禅宗寺庙落款题写楹联,不管宗派不同的门户之见。至于会泉法师,后来更成了新加坡和尚,可又不忘家乡的寺庙。

雨帘绵绵密密,我一时走不开便找了个干爽些的地方坐下来。又盘算起刚才路上引起的一个念头:万石岩的象鼻峰下有一块“锁云”石,附近一带的景致本来叫“万石锁云”,该多美!它描绘的是客观自然景象,判断的是从大自然中升华起来的江山美。后来有人把它改成“万石朝天”,也罢,这时的“天”,好歹还有两层意思,可以是指“天子”,也可以是指“苍天”。又后来更有人把它改成了“万笏朝天”,这时的天就只指“上帝”或“天子”了。你拍上下二帝的马屁,强拉别人来凑热闹干什么?

原来惯于夹杂政治含义牵强附会地为自然景物取一些有拍马屁嫌疑的名字,还是自古已然!昔时泛舟清漓,但见两岸风光无限。忽听扬声器里传出导游人员的介绍:“右边这座峰,叫猪八戒背媳妇。”听了已够教人感到俗不可耐。再介绍道:“左边这座峰,叫老两口学‘毛著’。”听了这更教人不解了。试想,若是赶时髦给“万石锁云”改成个“万人奋臂呼改革”,“政治挂帅”则够“政治挂帅”矣,可是美呢?改革也是要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彻里彻外都更美啊!

由于我不由地想到,开辟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为那些大好的自然景物取名字,还是实实在在好。直接或变相简单化“政治挂帅”或“以红带专”,都必是大煞风景。

这时候雨已经转微,“万石锁云”、“紫云得路”、“天界醉仙”、“中岩玉笏”、“太平石笑”……等多处名列“厦门二十四景”的万石岩景点,一时都云遮雾绕起来。

“真美啊,‘白云抱幽石’,‘云无心以出岫’。”身后有人赞美地引用了一句谢灵运的诗,一句陶渊明的辞。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和尚,手里拿着一本油印本《宗教日语》。

“小师傅好!”我向他问候。他回问了我:“老同志好!”我成了小和尚的“老同志”。

我问他怎么会联想起谢、陶二位的句子来。他说他是触景生情,他们禅家修行渴望有一颗清静的心,苍苔斑斑的幽石容易使人联想到坚忍不拔的心,幽石得到白云的抚护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慈悲之感。而“岫云”当做禅语用时指忘怀或不拘束自己的意思,这种心境他们禅家称为“任运”。云悠悠然飘在天上,人恬静地活在地上,禅家以为能使生命顺其自然就是幸福、快乐,在心境澄定中见到自己的“本色”就是“见性成佛”……

这位小师傅竟向我谈起了禅学。我怀疑他修行不久,又见他手里拿着《宗教日语》,就试着问他:

“小师傅显然是被眼前的狮山晓雾美景所陶醉了。不知道小师傅可记得日本熊泽禅师的《石德五训》?”

小师傅不假思索地立即答道:

下一页 第 1 2
  • 下一篇 三千里地九霄云
  • 上一篇 名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