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地壳的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反映在学术界,观点也各不相同。意大利地球物理学家马鲁西教授就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板块学说可以成功地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这是出现在这里的第一个过程,也就是两块大陆之间的碰撞、挤压的过程。而青藏高原的隆起却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均衡调整,引起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这是第二个地质过程。从人造地球卫星获得的资料证明,青藏高原存在很多近于南北向的断裂带,有的还穿过喜马拉雅山,而且这些断裂带在不断活动,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用挤压来解释的。当有人问到他对常承法的观点的看法时,这位七十二岁的老学者微笑着引用毛主席的话回答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要验证这些观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的看法,有赖于中国同行们用进一步的工作来检验。不管将来证明它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我都非常高兴,因为我所寻求的是科学真理。”
从定日到樟木还有二百六十多公里的路程。汽车沿着中尼公路翻过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越过亚汝雄拉冰碛台地,很快就到达了聂拉木。从这里出发,沿着波曲河谷下行三十公里,便是这次旅行的终┑恪—樟木口岸。
聂拉木,藏语意思是“鬼门关”。据说这里是历代的藏族奴隶主政权流放犯人的地方。它的北面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南面是陡峭的悬崖深谷。在中尼公路修通之前,这里真是一个鸟兽难通的畏途。就在这个地方,我国科学工作者却发现了从侏罗纪直到奥陶纪的完整地层。这个巨大的地质博物馆,怎能不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呢!他们一路走,一路察看地层,一路采掘化石,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一种景色秀丽的自然境界。
从聂拉木往下走,高山草甸很快被抛到了车后,出现在眼前的是满目葱绿的、以钟花杜鹃、圆柏、绢毛蔷薇为主的灌木丛。再往下,就看到了高大的冷杉树,低矮的竹丛也杂生在许多不知名的花草灌木中。随着车子的下行,长着宽大叶子的桤木、木姜子、高山栎等亚热带植物也出现在云雾缭绕的山坡上,各种鸟类的鸣啭不断飞进车窗,流泉飞瀑从山崖上奔流直泻,发出喧腾的欢歌。
好一派江南风光!没有到过这里,你决然想不到西藏还有这般美丽的景色。有人说它像庐山,因为你说不清这里的云雾烟雨、朝阳金辉究竟与庐山有多少区别;有人说它像峨嵋,因为你看不出这里的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究竟有哪一点比峨嵋逊色。
难怪中外科学家对它寄予了如此真切的深情!这里特殊的自然条件的确为动植物工作者和地理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从聂拉木到樟木以下的友谊桥,路程不过三十多公里,而海拔高程却由3800多米猛降到1600米,平均每公里下降110米左右。这种陡峻的地势,为研究动植物的垂直分带,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气象工作者的观测表明,樟木一带的年降雨量竟达到2500毫米,相当于聂拉木降雨量的四倍还要多。这是由于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受到了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和抬升,使气流中所含的大量水蒸气变成了雨水,降落到喜马拉雅山南坡一定高程的地段。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确实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好地方。
(选自《智慧之光——科苑百花集》(2),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