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千里行

百年百篇经典科普[电子书]

周文斌

一架伊尔18型客机箭一般地离开成都,飞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峡谷,越过峥嵘挺拔、白雪皑皑的座座山峰,降落在西藏的贡嘎机场。

这架飞机上的几十名外国乘客,就是刚刚参加过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的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的科学家。他们将要在藏南地区进行为期十多天的科学旅行。

6月5日,中外科学家的车队驰越拉萨平原,穿过藏布曲河谷,来到了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田。念青唐古拉山覆满积雪的山峰,在阳光的照映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丛丛、一簇簇的锦鸡儿盛开着黄色的花朵,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股股从地下喷发出来的热泉,带着雷鸣般的吼声,冲到了几十米的高空,就像满树银花,向科学家张开笑脸。

中外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喷泉、间歇喷泉和地热电站以后,又来到了热田东北端的热水湖。这个面积七千多平方米的椭圆形湖泊,水温在五十度左右,碧绿的湖面上,翻涌着滚动的泉水,飘荡着轻纱似的缕缕气雾,它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埋藏了巨大的热力资源;它似乎在向人们呼吁:快快利用这些资源吧,不要白白散发掉。

此外,中外科学家还参观了热田北面、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硫磺矿。这个日产四十多吨矿石的矿区,实际上是地热田的一种副产品。在一个极其简单的露天采掘面上,工人们直接把挖下的矿物装上卡车,送到拉萨水泥厂和化工厂进行加工和提纯。

大自然就这样为人们创造着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

一场大雨过后,科学旅行的车队已经跨过了雅鲁藏布江大桥,吃力地爬行在甘巴拉山的一条曲折回环的公路上。翻过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山口,美丽的羊卓雍湖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泓碧绿清澈的湖水,静卧在起伏绵延的山峰之间。黄绿色的高山草甸,把这些山头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像一条无边无际的地毯,铺垫在这里的土地上。惟有远处的雪山,却像一位慈祥的白发老人,站立在群峰和大湖的身后,爱抚地注视着自己的儿女。羊卓雍湖恰似一条飘舞的彩带,一直伸到流云走雾的深处,微风拂过,涟漪层层,泛起一条条、一串串的金光……

啊,多么美丽的羊卓雍湖!牧民们赞美你所浇灌的肥美草场,诗人们歌唱你的碧水金浪,画家们描绘你的妩媚和娇艳,惟有在科学家的眼光里,却把你看作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据水利工作者计算,从湖面到雅鲁藏布江虽不过六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然而却能获得高达八百多米的水位落差。即使将这里蕴蓄的150亿立方米水量的三分之一用于发电,也将会给建设文明、富裕的西藏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

汽车继续行驶。在浪卡子用过午餐以后,经过半个来小时,就到达了卡惹拉冰川。中外科学家站在公路旁边,察看着现代冰川的雄姿和这一带的冰碛地貌。有人用气压高度表测量,才知道我们已经站在5000米的高程上。仰视卡惹拉冰川,只见晶莹耀眼、厚达二三十米的冰层,从山顶上垂挂下来,犹如一道银色的瀑布。一会儿,天空飘起了雪花。六月飞雪的奇观,在这里并不罕见。这时的气温为摄氏六度半。

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青藏地区的长期工作,发现这里有一条东起印缅边界的阿拉干山脉,经过我国的下察隅、朗县、罗布莎、贡嘎、仁布、江孜、白朗、日喀则、拉孜、昂仁、萨噶、仲巴、普兰,向西一直延伸到印度境内的拉达克的蛇绿岩带。为什么在陆地上会出现这么一条属于洋壳的蛇绿岩带呢?科学工作者解释了这个道理:通过对区域地层及蛇绿岩带形成的年代分析,说明这一地区在第三纪中期(距今大约4000—6000万年),还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后来,随着印度大陆的向北漂移,古地中海逐渐消失,洋壳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随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到一起。随着两块大陆的互相挤压,青藏高原不断隆起,一部分破碎了的洋壳物质——蛇绿岩被挤出地面,形成了这两块大陆相互联结的缝合带。因而,这种蛇绿岩就成了板块学说的一个有力证据。

根据这种地质现象,瑞士学者甘塞尔在1966年就发表文章,首先提出了“印度河缝合线”(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的西延)的概念,并解释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科学家常承法根据自己多年在青藏地区的工作经验,并吸取了板块构造理论的精华,于1973年对青藏高原的形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分阶段多次碰撞拼合”的理论,也就是用板块理论解释了整个青藏高原的成因。

下一页 第 1 2
  • 下一篇 光子医生
  • 上一篇 啊,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