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深夜里

鲁迅杂文选[电子书]

总结起来,我从被捕到放出,竟游历了三处残杀人民的屠场。现在,我除了感激他们不砍我的头之外,更感激的是增加了我不知几多的知识。单在刑罚一方面,我才晓得现在的中国有:一,抽藤条,二,老虎凳,都还是轻的;三,踏杠,是叫犯人跪下,把铁杠放在他的腿弯上,两头站上彪形大汉去,起先两个,逐渐加到八人;四,跪火链,是把烧红的铁链盘在地上,使犯人跪上去;五,还有一种叫‘吃’的,是从鼻孔里灌辣椒水,火油,醋,烧酒……六,还有反绑着犯人的手,另用细麻绳缚住他的两个大拇指,高悬起来,吊着打,我叫不出这刑罚的名目。

我认为最惨的还是在拘留所里和我同栊的一个年青的农民。老爷硬说他是红军军长,但他死不承认。呵,来了,他们用缝衣针插在他的指甲缝里,用榔头敲进去。敲进去了一只,不承认,敲第二只,仍不承认,又敲第三只……第四只……终于十只指头都敲满了。直到现在,那青年的惨白的脸,凹下的眼睛,两只满是鲜血的手,还时常浮在我的眼前,使我难于忘却!使我苦痛!……

然而,入狱的原因,直到我出来之后才查明白。祸根是在我们学生对于学校有不满之处,尤其是对于训育主任,而他却是省党部的政治情报员。他为了要镇压全体学生的不满,就把仅存的三个木刻研究会会员,抓了去做示威的牺牲了。而那个硬派卢那却尔斯基为红军军官的马褂老爷,又是他的姐夫,多么便利呵!

写完了大略,抬头看看窗外,一地惨白的月色,心里不禁渐渐地冰凉了起来。然而我自信自己还并不怎样的怯弱,然而,我的心冰凉起来了……

愿你的身体康健!

人凡(B16)。四月四日,后半夜。”

(附记:从《一个童话》后半起至篇末止,均据人凡君信及《坐牢略记》。四月七日。)

(原刊一九三六年五月上诲《夜莺》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后收入《且介亭杂文末编》)

注释

五个青年作家:应为“四个青年作家”,后被合称为“左联五烈士”。

卓伦(1860—1920):瑞典画家、雕刻家和铜版蚀刻画家。

铢堂原作铢庵:本名瞿宣颖(1894—?),字兑之,北洋政府官僚,抗日战争时期曾充当伪华北编译馆馆长。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著有《神曲》。

《DZZ》:德文《Deutsche Zentral Zeitung》(《德意志中央新闻》)的缩写,是当时在苏联印行的德文日报。

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政论家,著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勃莱兑勒(1901—1964):现译布莱德尔,德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考验》和三部曲《亲戚和朋友们》等

《静静的顿河》:苏联作家萧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鲁迅曾为贺非译本写过《后记》。

木刻研究会:指木铃木刻研究会,1933年春成立于杭州,发起人为杭州艺术专门学校学生曹白、郝力群等。

卢那却尔斯基(1875—1933):苏联文艺批评家,曾任苏联教育人民委员。

(B11)露西亚:俄罗斯的日文译名。

(B12)CP:英语Communist Party的缩写,即共产党。CY,英语Communist Youth的缩写,即共产主义青年团。

(B13)指1933年4月初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红军部队攻克江西新淦、金溪,进逼南昌、抚州。

(B14)指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政变,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B15)陀密埃(1808—1879):现译杜米埃,法国画家,曾参加巴黎公社,《法官》是他作的一幅人物画,曾收入鲁迅所译《近代美术史潮论》中。

(B16)人凡:即曹白。原名刘平若,1933年在杭州国立艺术专门学校肄业,后被捕入狱,1935年出狱后曾任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