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宗教神话

东方神话经典[电子书]

筏驮摩那没有结婚,长到三十岁的时候,他舍弃了王宫的豪华生活和世俗享乐,出家云游,过起了苦修生活。那时候,印度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Ariya,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最初的故乡是在南俄草原,后来从这个地区向亚洲和欧洲迁移。其中的一支——印度-伊朗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荡之后定居在中亚两河(阿姆河与锡尔河)平原。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称印度-雅利安人(在古代印度文献中只称雅利安人);而另一支进入伊朗,称伊朗-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总是不停地争斗。当筏驮摩那走到非雅利安人的居住地时,就会备受折磨。但他并不在意这些,总是默默地走到一棵树下,坐在那里闭目沉思。那些非雅利安人看见了,就讥笑他,辱骂他,朝他扔石头,甚至放狗咬他。筏驮摩那总是默默地忍受这一切,从不退缩。那些折磨他的人起初很得意,但当他们看到筏驮摩那睁开眼睛,用悲悯的眼神望着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恶意便消失了,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最后,他们都拜倒在大雄的脚边,请求他的宽恕。非暴力最终战胜了暴力。

筏驮摩那苦修了整整十二年。第十三年夏季的一天,筏驮摩那来到金米亚村外,廉育河的北岸。岸边有一棵巨大的树,树荫下有一块大石头。筏驮摩那就坐在那大石头上冥想。就在那里,筏驮摩那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大圆境智。人们聚集在大雄的周围,向他欢呼,并到处传颂他的德行。从此,筏驮摩那就成了世尊大雄。

世尊大雄得道后,一边收徒传教,一边坚定不移地朝着解脱的目标努力。一天,他和他的追随者们来到圣洁的邦瓦城,坐在一个大湖边禅定。当时是印度历八月黑半月的第十四天,月亮正在二十七星宿中的第十五星宿上(大约五更时分)。就在此时、就在此地,世尊大雄获得了解脱。当时夜很黑,但世尊大雄的灵光却照亮了四周。在场的众人全都看见了大雄身上放射出的熠熠灵光。人们欢呼着,称颂着,吉祥之声响彻云天。

就是从那时起,在印度,每逢印历八月的朔日之夜,人们就会点燃灯火,欢度灯节,以纪念世尊大雄的解脱。两千多年过去了,大雄的足印还清晰地留在湖边。如今,邦瓦城已经成了耆那教的圣地,人们都说,朝拜过这圣地的人可以洗去自己的一切罪过,成为一个纯洁的人。

(印度耆那教神话)

索罗亚斯德

索罗亚斯德是波斯拜火教的教主,光明之神霍尔莫兹德忠实的仆人。

在索罗亚斯德三十岁那年,一个晴朗的二月的早晨,他渡过大地中央的维赫黛提河,在至善与和谐之神巴赫曼的引导下谒见了主神霍尔莫兹德。霍尔莫兹德对他讲述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论了圣教的要义与宗旨。此后,索罗亚斯德便开始了他在人间传播圣教的生涯。

传说,当初索罗亚斯德渡河时,维赫黛提河的水位连续涨了四次。第一次,河水涨及他的胫部;第二次,河水没过膝盖;第三次,河水涨至齐腰;第四次,河水已涨及他的头颈。但索罗亚斯德毫不慌乱,安然过河,登上了彼岸。

河水的四次升涨预示着索罗亚斯德给人间带来的圣教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索罗亚斯德和他的三个儿子乌施达尔、乌施达尔玛荷及苏施扬斯的先后降生便是这四个阶段开启的标志。

索罗亚斯德去世后,众神把他的精气交给司掌江河湖海的女神阿娜希塔保存,阿娜希塔把它藏在东方的奇仰赛湖许多人认为,奇仰赛湖即今天的哈门湖,在锡斯坦东北部,邻接阿富汗。中。此后,每隔一千年,便会有一位美丽纯洁的少女来这湖中沐浴。索罗亚斯德的精气将穿透湖水,照射到三位少女的身上,她们将因此交感受孕,生下索罗亚斯德的三个儿子。最先降生的是乌施达尔,一千年后是乌施达尔玛荷,再过一千年是苏施扬斯。他们将继承索罗亚斯德的事业,在人间传播圣教,除恶去害,引导人类重返光明国度。

自从索罗亚斯德辞世后,虔诚的人们便开始等待乌施达尔兄弟的来临。至今,居住在奇仰赛湖边的人家每到晚上便会看见湖底有三盏明灯熠熠发光。他们说,那就是人类获得永生的希望。

(波斯拜火教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