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与教育

林语堂散文精选[电子书]

四 空气教育

这个空气教育,怎样讲呢?我已说过,凡真正有效的教育都是“空气作用”,在于相当讲学的空气中,使人人见贤思齐,图自策励,以求不落人后。谁有这“制造空气”之本领,便是最好的校长。有了这样浓厚讲学的空气,上行下效,学问自然会好。我们看古时中国学风之盛衰隆退,都是一种空气的关系。凡有一代名儒大师翕然为天下宗,便成一代独特的风气。如清朝,我们可以说是文风极盛之时,如阮文达为总裁会试之时,取士极多,为天下开一种治学的空气,后来看他在两江,在江西,在广东到处都是提倡讲学,到处人士闻风而起。我们看他计划主编《经籍纂话》时,幕下真是济济多士。试问乾嘉时代何以忽然有一班很好的学者?都是因为有一种特别的风气。讲学之空气成,人才必出。远如前朱熹之在白鹿书院讲学,顾宪成之主东林书院,近如钱大昕之主紫阳书院,康有为之主万木草堂,都足以起一代的风气,这是兄弟所谓真正的学风。无论经学词章,以至文人习气,都是受了这种空气的支配。阮籍、嵇康放荡狂肆,天下称“贤”,而一时士人争相仿效。庸人重词章,宋人讲义理,明人尚气节,清人讲考据,各代有各代的风气。其在诗词,比如王渔洋倡神韵,而成一派;袁子才主性灵,又起一重的反应,这其中都是空气之作用。袁子才之例,尤为明显。因为他收女弟子,而一时有不少女诗人出现,成为一种风气,虽经章学诚之反对,终不能制止此种风气的势力。

所以学问之道,与女生之时装相同。风气所趋,都可不学而能。有时我们听见过女子说她代数几何学不来,但未听见过有女子不会穿高跟鞋,不会烫头发。为什么呢?因为风气使然。所贵乎学校者在一小小的环境之中,师友所谈,耳目所濡,都能充满一种尚学好学的空气,足以步步引人入胜,或者未见其书,先闻其书名,或者未闻其书名,先知其作者及作者之身世。如此薰染既久,自然对于学问的大体,思想之流变,现代之趋势,都能大约了然于胸中了。

五 所谓“学风不好”

如此说来,学风二字真不易讲。广义讲,学风就是士风,并不限于学校团体。士风卑鄙凋敝,学校里讲仁义,毕业后丧廉耻者,于今天下,真是滔滔皆是。在上不足为在下的表率,无学术的创著,无坚孤的操行,都想屈于一人之下,立于万人之上,这些人率军警,荷枪实弹,要来整顿学风,是无补于实际的。但是兄弟是主张不讲仁义道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于今为信。今日补救道德之惟一办法,是少拍通电,歌颂武人的功德,多置牢狱,惩办贪污的官僚,吓吓他们,馀者都是空言无补。所以我们讲学风,也应撇开礼义廉耻不讲,而仅讲学术文章。这狭义的“学风不好”怎样讲呢?一句话说,就是读书人不读书,著作界沉寂,学术浅薄,文章萎靡。这是今日学风不振之真义。有外人来问我最近三年中国出版界有什么名著杰作。我告诉他最名贵的杰作,还不是“作”,是商务的“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及丁福保的撮集影印《说文诂林》而已。论述思想之文,连前几年梁漱溟《中西文化及其批评》一样的论著,都不可再见。郭沫若的《古代社会之研究》,可谓聊具创解,但是只算一种发轫,未能称为巨著。其馀书摊所见都是一些摭拾得来的东西。其在文学,革命文学甚嚣尘上者数年,如茅盾之作品以外,却极少体大思精之作。同时知识界四分五裂,已入散漫不可收拾之状,言论界相率“学乖”,噤若寒蝉,避谈政治,如恶蛇蝎。长辈与后辈之间,截然如有鸿沟,失了彼此提携勖励之力。前辈的学行既不足为后辈之表率,青年思想遂失了重心。这是今日学风不振的现象。

六 学风何以不好

所以,这样讲,学风之所以不好,因为三十岁以上的人不读书,不著书。学问之事,必须潜心研究,日积月累然后有所成就。若非一鸣惊天下的英才,都得靠窗前灯下数十年的玩摩思索,然后可以著述。责二十岁的青年以维持学风的重任,未免说不过去。现此三十岁以上的人为什么不念书呢?一半因为太忙。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惯例。你想一人膺党国之重任,又要忧天下,又要做关监督,又要兼校长,又要念遗嘱,又要伺候太太,真是百务猬集,再叫他们开卷读书,未免于心不忍。所以他们大人先生一时被人邀请,莅校演讲,想不起题目,还是来劝你们趁宝贵光阴规矩念书,勿谈国是,想把读书的责任,一齐推到你们身上,如彼拉多洗手将耶稣交给犹太民众,其辞可悯,而其情实可哀。君子不苛求于人,所以我们情愿坐见学风之凋敝,而不可去劝大人先生们看书。

由治学走入干禄,这是中国知识阶级未能团固势力,而埋没了一部分好汉的大原因。至于三十以上未入仕宦的教员,想要读书,又苦无那读书的清闲。古人所谓国家养士,盖明凡士必待人豢养之理。这从孟尝君、淮南子等早已开其先例。满清汪中遗书与毕秋帆想敲其竹杠说:“天下有中,公无不知之理;天下有公,中无穷乏之理。”毕知府给他五百金,这可代表中国文人一向在社会上所占经济的地位。现在我们社会破产,养士也养的不好,累的一班大学教授,东奔西窜,以求糊口。听说北平竟有每周担任七十馀小时的教授。按每周六日工作计算,每日应作十二小时,睡觉之不暇,遑论读书?这又是犯了以上所谓太忙的毛病。所以我们仍旧情愿坐见学风之颓败,而不可去劝教员先生们读书著书。

因为仕与不仕的三十以上的知识阶级一律太忙,不读书,不著书,所以无书可读,所以学风不好,这还能怪谁呢?移风易俗,有待时日,整顿学风,谈何容易。所以我还是劝诸位认点晦气,将读书责任,由大人先生们的手上接过来,矢志专一,替他们读书,把一切文凭学位校纪章程都置诸度外,到了你们三十时候,也许已经有了多多的著述,有了较好的学风,可为后辈的表率。我知那时的后学将闻风而起,而无你们带军警毛瑟枪去“整顿学风”之必要了。

上一页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