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好啊!”

叶圣陶作品精选[电子书]

《自由谈》,这是个幻影似的名词。从前秦始皇的时代,两个人在路上碰见了,停了步,谈一句两句话,就犯死罪;谈的什么话是不问的。后来虽然没有这样干脆简单的法令,但是一方面有示范作式的教条,教训人们谈话应该怎样谈;另一方面又有多少条多少款的律文,规定人们谈话不许怎样谈。在这双方钳制之下,哪里有什么“自由谈”?

我们听到的一些谈论,看到的一些文篇,都是苟存在这双方钳制的夹缝里的。不触着这一边,也不冒犯那一边,才得以说出来,写下来,给我们听到看到。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谈论就只好咽下肚去,让它烂掉;文篇呢,劈版,收毁,禁止投递,它的灾难何止一端。于是我们就无缘听到看到了。

环境如此,人们就变得异样机警,非常圆滑。怎样才能在双方钳制的夹缝里转侧自如,成为立言持论的人的必修科目。对于这科目修习得太到家了,有时候竟会起一种幻觉,把自己所处的夹缝收缩得更窄些。试举一个例子。近来北平有许多学者主张定北平为文化城,撤除军备,免遭日本飞机大炮的蹂躏;但是在他们的意见书里,却只含胡地指称“敌人”,绝对不见“日本”二字。他们大概这样想的:若在这“未雨绸缪”的意见书里交代明白,说为的是日本,未免太使日本难堪了。

想谈张君,恐怕张君生心,不谈。想谈李君,恐怕李君动怒,不谈。谈谈甲事乙事吧,又恐怕跟甲事乙事有关的赵君王君不高兴,也只好不谈。于是谈天气。但是说天气不好还是不行,也许会冒犯了冥漠无言的大自然,忽地来一阵烈风暴雨,吹痛了头脑,沾湿了衣裳。“推头着壁”,只有说天气好是惟一妥当的办法。所以,两个人遇见了,往往异口同声地说:“今天天气好啊!”

原载《申报·自由谈》(1932年12月1日)。

  • 下一篇 “文明利器”
  • 上一篇 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