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贤经典——智(5)

中华圣贤经典——智[电子书]

父亲死后,单顷公按照父亲的嘱咐,对周子处处关心。过了一段时间,晋国国内发生动乱,晋厉公被人杀害。晋国大夫看到国中无主,想起了聪明可靠的周子,就派人到洛阳把他接回,立他为国君。周子做上国君后,也不忘在周朝时单襄公和单顷公对自己的照顾,对单顷公总是慷慨相助。 吕不韦善假于物

君子善假于物,寻找到生命中的贵人,人生就会出现转机。

战国末期的名相吕不韦,开始时只是一个商人,他经常来往于各国间做生意。一次他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安国君不喜欢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赵国抓住当做人质。当时赵国正与秦国交战,因此异人在赵国的处境十分困窘。

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他不知到底哪一个儿子好些,而安国君最宠爱的妻子华阳夫人又没有儿子,所以一直没有立太子。因此,吕不韦在心中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与异人结交,经过几次交往,两人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吕不韦又去找异人,问他想不想回秦国,异人说:“我做梦都想回去,可我既不知如何回去,也不知回去能做什么啊。”吕不韦说:“我会想办法让你回秦国,而且还会帮助你,让安国君立你为太子。”异人听了,十分感动,就说:“如果真能让我当上秦国的国君,我就让你做我的丞相。”

于是,吕不韦先用重金贿赂了安国君妻子华阳夫人的姐姐,进而见到了华阳夫人。吕不韦送给华阳夫人许多珠宝,竭尽全力地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果然,安国君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子楚,子楚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

三年后,秦庄襄王死了,吕不韦就扶持太子嬴政即位,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秦始皇。当时嬴政只有13岁,一切国事都由吕不韦把持,嬴政称他为尚父。此时,吕不韦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不得不说,吕不韦是异人生命中的贵人,而华阳夫人又是吕不韦的贵人。异人借吕不韦的力量重返秦国当上了国君,吕不韦也借华阳夫人的力量完成了心中的计划,扶植异人当了君主,并将秦国的大小政事悉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由此可见,贵人的出现,总会给人生带来转机,人生中一切从困厄到顺利的转变,都将随着贵人的出现而发生。凭借贵人的帮助,事业就会拨云见日,逐步走向成功。

当代镜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曾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其实,从所有成功者的身上几乎都能看到借力而为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在竞争中,真正的智慧并不主张强攻,而是要借力而为。即使你的实力很强,也难免会有做不到的、疏漏的地方,而如果你的实力达不到解决问题的地步,那就更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这样,你就为自己的成功增添了一份保单,从而能够更有保障地去实现梦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说我们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在告诫我们,只有博采众长,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多向他人学习,多同他人研讨,多向师长请教,对自己的进步和成长都是有巨大的帮助作用的。与朋友或同事相互切磋,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吸取他人失败的教训。

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保持坚韧的态度。但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应当努力做好准备,尽量避免失败,否则就会影响取得成功的进程。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不嫉妒他人的长处、也不袒护自己的短处,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调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小事宜是成功者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发展的主旋律。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自己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项特长的人,向他请教并且虚心向他学习。三国时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有一种很好的协调能力,刘备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比不上两个人或者更多人;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历练、人生经验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呈现出不足之处;此外,一个人的专长也只可能有几种,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这些基本条件可能就不够用了,所以,要学会借用别人的智慧。

借用他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智慧的不足。把他人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也就是说,自己在借用别人智慧的过程中,顺着别人智慧的启发就可以得到成长,这正是一种学习。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虚心向他人学习或者很好地与其合作,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来补充自己,借用智慧在我们通往成功的途中非常重要。